青青堂西竹,岁寒不缁磷。
蓬蒿众小中,拭眼见长身。
澹然冬日影,此处极可人。
子猷幸见过,一洗声色尘。
【注释】青青:青翠。堂西竹:堂前西面的竹子,堂是居所,西为方位,“堂西”指住所的东面。缁(zī)磷:黑色。蓬蒿(hāo):蓬草和蒿草。众小:众多细小之物。长身:高大的身材。澹然:淡泊的样子。冬日影:冬天的阳光照在身上的影子。子猷:王献之字子猷,晋朝书法家。《世说新语·巧艺》:“王子敬(献之)诣谢公道:‘尝欲问讯郗公(郗超)夫人?’谢曰:‘卿但如今称!夫婿何在?’王曰:‘吾昔得太傅檀道济《扇诗》云:“良辰竟日佳宾乐,美景临时君子游。”’既而叹曰:‘使人思子贡!’” 谢安:字安石,东晋时名士、政治家。郗超:字嘉宾,郗愔的儿子,晋朝尚书令、司空。谢安与郗超是好友,谢安去世后,郗超为他服丧三年。王献之曾受郗超之命去探望过谢安的妻子郗璿。子猷:王献之的小名,字子猷。一洗声色尘:王献之曾经在谢安死后为其妻子守丧三年,所以后来王献之见到郗超时,他的声音和神色都很清静,没有受到世俗污染。
【赏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咏物寄情,通过咏竹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表现了自己洁身自好、追求高洁的人生态度。全诗意境优美,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洁明快,富有哲理意味。
首句“青青堂西竹”,描写了主人的居处,堂西的竹子生长旺盛。“岁寒不缁磷”,意思是这根竹子无论经受严寒的考验,还是经受岁月的磨砺,都依然保持着它的本色不变。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竹子坚韧不拔、永不褪色的品质的赞美。
次句“蓬蒿众小中,拭眼见长身”,进一步描写了竹子的生长环境。蓬蒿众多,但是这些小小的蓬蒿却无法遮挡住竹子的长身。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竹子顽强生长、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的赞扬。
第三句“澹然冬日影,此处极可人”,诗人将竹子比作一幅美丽的画卷,冬日的阳光照耀着竹子,使其显得更加秀丽动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美丽姿态和独特魅力的赞美。
尾联“子猷幸见过,一洗声色尘”,诗人回忆与朋友王献之(字子猷)相识的经历,他们曾在谢安面前一起欣赏竹子的美姿。王献之在看到竹子之后,声音和神色都变得清澈起来,不再受到世俗污浊的影响。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王献之高洁品质的赞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