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谓事当尔,岂意身及之。
避虏连三年,行半天四维。
我非洛豪士,不畏穷谷饥。
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诗。
今年奔房州,铁马背后驰。
造物亦恶剧,脱命真毫厘。
南山四程云,布袜傲险巇。
篱间老炙背,无意管安危。
知我是朝士,亦复颦其眉。
呼酒软客脚,菜本濯玉肌。
穷途士易德,欢喜不复辞。
向来贪读书,闭户生白髭。
岂知九州内,有山如此奇。
自宽实不情,老人亦解颐。
投宿恍世外,青灯耿茅茨。
夜半不能眼,涧水鸣声悲。

【注释】

正月十二日自房州城遇虏:公元762年,杜甫流寓房州(今四川省的乐至县),正月初十在房州城外与吐蕃军遭遇,被俘。

事当尔:事情是这样的。事:事情;尔:这样。

岂意身及之:怎料想竟落到这个地步!

避虏连三年,行半天四维:避虏连续三年,走了一天的半天路程才到达四方边陲之地。

我非洛豪士,不畏穷谷饥:我不是一个豪勇的人,但不怕穷困和饥饿。

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诗:只是遗憾没有像李白那样豪情壮志,以致辜负了杜甫的诗篇。

今年奔房州,铁马背后驰:今年逃奔到房州。

造物亦恶剧,脱命真毫厘:天公也是有意作弄人,真是差一点就命丧黄泉了。

南山四程云,布袜傲险巇:山势高峻,脚下是悬崖峭壁。

篱间老炙背,无意管安危:坐在篱笆旁烤着火取暖,对世事毫不关心。

知我是朝士,亦复颦其眉:知道我是朝廷官员,也会皱眉叹息。

呼酒软客脚,菜本濯玉肌:请客人喝酒,菜肴也象白玉一样晶莹剔透。

穷途士易德,欢喜不复辞:走投无路的读书人容易得到恩惠,高兴得不再推辞。

向来贪读书,闭户生白髭:以前一心读书而忘记了保养容颜。

岂知九州内,有山如此奇:哪知道在辽阔的国土里竟有这样的奇峰。

自宽实不情,老人亦解颐:自我宽慰是不合情理的,但老人家也能开怀大笑。

投宿恍世外,青灯耿茅茨:投宿在野外,感到仿佛生活在仙境一般。

夜半不能眼,涧水鸣声悲:半夜里睡不着觉,听到涧水的悲呜声。

【赏析】

公元762年,杜甫流寓房州(今四川省的乐至县),公元764年,因遭逢吐蕃兵乱,从四川房州逃出后,又辗转于巴、蜀、秦、陇一带,最后到达凤翔(今属陕西), 被授右拾遗。这年三月,杜甫由长安回到鄜州(今陕西富县东南)。五月,又从鄜州出奔房州。此诗即写于这一年正月十二日从房州城被俘以后。

开头二句,点明题旨:“久谓事当尔,岂意身及之。”意思是说,早以为这次被俘是必然的事,没想到却真的发生了。“事当尔”三字,道出了自己当时的心情,既感叹命运的捉弄,同时也感到意外,因此用“岂意”二字加以强调。“避虏连三年”,说明自己被迫流亡在外长达三年,中间虽然有过回京的希望,但终未得逞;“行半天四维”,形容自己的行动十分缓慢,可见所受的苦难之多。以下五句是作者对自己当时情况的描绘。作者说自己并不是一个豪勇的人,但也并不惧怕穷困和饥饿。因为自己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信心和斗志。但是最使诗人痛心的是,他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不幸遭遇!“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诗”,诗人以自责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对自身遭遇的感慨。“今年奔房州”,表明诗人已经离开了长安,开始了流寓的生活,“铁马背后驰”,写出了诗人逃亡时的情景,形象地表现了他那种惶恐不安的心情。“造物亦恶剧,脱命真毫厘”,诗人认为上天也是有意作弄人的。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能逃脱这场灾难,是因为天公作弄的结果,自己侥幸逃过了一劫。然而,诗人的这种侥幸心理并不存在,因为他毕竟是忧国忧民的文人,他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担心,所以他在诗中写道:“投宿恍世外”,投宿于世外桃源般的自然之中,心中仍然忐忑不安;“青灯耿茅茨”,青灯下独坐,茅屋中长叹,依然不能忘怀国忧家恨。“夜半不能眼”,诗人在夜晚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涧水鸣声悲”,诗人听到涧中的流水发出哀鸣声,心中不由得悲愤交加。这几句是诗人当时内心的真实反映。

这首诗通过诗人在房州的遭遇描写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矛盾。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对国家的担忧和对个人不幸遭遇的不满;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人生哲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