舴艋溯溪来,款段踏山去。
入城缘底事,要识崎岖路。
稻塍白纵横,茅岭青盘互。
牧儿歌不休,孤客自多惧。
士行犹运甓,文公亦习步。
我敢忘艰难,冲烟问荒渡。
【注释】
舴艋:小船。
溯溪来:顺溪水而来。
款段:慢走。
入城,进入城里。
缘底事:为什么?
要识(zhì):识别、辨认。
崎岖路:险峻的道路。
稻塍(chēng)白纵横:稻田里的水沟纵横交错。
茅岭青盘互:草山中的小路盘绕交错。
牧儿歌不休,孤客自多惧:牧童边唱歌边赶路,而游子则因路途遥远和孤独感而恐惧不已。
运甓(pù):搬砖。古代筑墙时用砖堆砌,需反复搬运。
文公:指春秋时期的宋国的贤君宋文公,这里泛指贤明的君主。
冲烟问荒渡:在烟雾迷茫中询问荒凉的渡口。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赴京应试途中,描写了诗人沿途所见景物和所思所想,表达了诗人对前途艰难的担忧和向往贤明君主的渴望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首联“入城”二字,总起全诗,点明此行目的地——京城。颔联“缘底事,要识崎岖路。”则是诗人内心的疑惑与忧虑。他不明白为何要去京城,也不知道如何能够顺利地到达京城。这两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也揭示了诗人的困惑与无奈。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接下来三联,诗人分别描绘了旅途中的风光。颈联“稻塍白纵横,茅岭青盘互。”写出了田间的景色。田埂上的水沟纵横交错,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而远处的山峦则层层叠叠,宛如一条绿色的丝带在空中舞动。尾联“牧儿歌不休,孤客自多惧。”则描绘了旅人的内心世界。他们一边放牧一边高歌,而自己作为一名游子则因为孤独而感到恐惧不已。这一部分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心理变化。
最后两联,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他既不敢忘记过去的艰难困苦,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与信心。这种矛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深度和内涵。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旅途所见所闻所感。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也展示了诗人自身的个性特征和情感世界。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