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云迷颠,近山净如沐。
客子曳竹舆,伊鸦过山麓。
我行一何迟,时序一何速。
东风所经过,林水一时绿。
疏雨忽飞坠,声在道边木。
淑气自远归,光景变川陆。
遥知存存子,明亦戒征轴。
霁色虽宜诗,不见此清穆。
【注释】
长乐亭: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
远山云迷巅:远山的白云迷蒙,看不分明。颠,同“巅”,峰顶。
近山净如沐:近山的林木洁净,像刚刚沐浴过一样。
客子曳竹舆:客人乘坐着竹制的车子。曳,拖着。
伊(ī)鸦过山麓:伊阳山的乌鸦飞过了山脚下。伊阳山,在今江苏省南京附近。
一何迟:多么迟缓。
时序一何速:时光过得多么快。
东风:春风。
过:吹动。
林水一时绿:树林和流水都变得一片翠绿。
疏雨:稀疏的春雨。
飞坠:飘落下来。
声在道边木:春雨落在路边的树木上,发出声响。
淑气:春天的气息,这里指春雨。
自远归:从远处归来。
光景:光景,光景变化。
川陆:江河湖泽。陆:陆地。
存存子:指杜甫的朋友李存存。存存子,存存,朋友的敬称。
明亦戒征轴:李存存也提醒我出行要注意安全。
霁色:雨后的晴空景色。
虽宜诗:虽然适宜作诗,但不符合这首诗的内容。
【赏析】
此诗为诗人在金陵(今南京市)登长乐亭而作。首联写景,颔联叙事;颈联写人,尾联写物,全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首句“远山”二字点出题目,写出了山的远景,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次句“近山”二字点出题目中的“长乐”二字,写出了山的近景,使读者的视线集中在眼前的景物上。两句对举,既写出了山的远景、近景,又写出了山的高低不平,层次分明。三联两句是写自己,“曳”即拖着,形容步履蹒跚。“时序一何速”一句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四联两句是说春光易逝,光阴似箭,诗人感慨时光流逝之快。五联写景,以“东风”、“林水”、“疏雨”、“声”等字写出了春雨过后的景象。六联写人,“淑气自远归”,写出了春天的气息从远方归来,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七联写景,以“存存子”点出人物,写出了诗人与朋友相会的愉快心情,同时也表明了诗人此时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最后两句写景,以“霁色虽宜诗”说明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愉悦的,因为天气晴好而适宜作诗;但是这两句并没有写到具体的景物,只是表达了一种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