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行苍壁中,穷处仍高崖。
白龙三百丈,欲下层颠来。
映日洒飞雨,绕山行怒雷。
潭影纳浩荡,云气扶崔嵬。
小儒叹造化,办此何雄哉。
亦知天下绝,尊者所徘徊。
三生清净愿,俗缘故难开。
践胜吾岂敢,稽首傥兴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全诗如下:

晓行苍壁中,穷处仍高崖。
白龙三百丈,欲下层颠来。
映日洒飞雨,绕山行怒雷。
潭影纳浩荡,云气扶崔嵬。
小儒叹造化,办此何雄哉。
亦知天下绝,尊者所徘徊。
三生清净愿,俗缘故难开。
践胜吾岂敢,稽首傥兴哀。

注释如下:

  • 诗句1:“晓行苍壁中,穷处仍高崖。” —— 清晨行走在苍翠的石壁上,走到尽头仍然是高高的悬崖。
  • 诗句2:“白龙三百丈,欲下层颠来。” —— 一条白色的大蛇(白龙)有三百丈长,想要从高处下来。
  • 诗句3:“潭影纳浩荡,云气扶崔嵬。” —— 水潭的影子包容着浩大的天地,云雾的气息支撑着高大的山峰。
  • 诗句4:“小儒叹造化,办此何雄哉。” —— 年轻的学者感叹宇宙的造化,这样的壮举真是无与伦比。
  • 诗句5:“亦知天下绝,尊者所徘徊。” —— 也知道天下没有比这更壮观的景象了,这是位尊贵的人徘徊的地方。
  • 诗句6:“三生清净愿,俗缘故难开。” —— 三生三世的清净愿望,世俗的缘故难以实现。
  • 诗句7:“践胜吾岂敢,稽首傥兴哀。” —— 我不敢轻易地踏足胜境,也许只是叩首表示哀悼而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自然画卷,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神秘力量。诗人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白龙”、“潭影”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对大自然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敬畏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反思自己的渺小和世俗的束缚,表达了内心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宏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