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李杜坛,谁敢蹑其址。
先生坐坛上,持钺令馀子。
由来文字伯,不但表奏伟。
高怀淡无嗜,寓兴或留此。
平生上林手,避谤淹二始。
登临意超然,笔落风雨似。
事异柳司马,辛苦记山水。
乐哉邦无事,那待猛政理。
驾言慰吾民,不愧城门轨。
看山笑邹湛,句外寄深旨。
岩树阅几客,尚馀尧时髓。
抚板歌公诗,未暇知馀事。
《再赋》
堂堂李杜坛,谁敢蹑其址。
先生坐坛上,持钺令馀子。
由来文字伯,不但表奏伟。
高怀淡无嗜,寓兴或留此。
平生上林手,避谤淹二始。
登临意超然,笔落风雨似。
事异柳司马,辛苦记山水。
乐哉邦无事,那待猛政理。
驾言慰吾民,不愧城门轨。
看山笑邹湛,句外寄深旨。
岩树阅几客,尚馀尧时髓。
抚板歌公诗,未暇知馀事。
注释:
- 堂堂:形容气势宏伟。
- 李、杜:指李白、杜甫,唐代著名诗人,此处泛指文才出众者。
- 蹑:踩踏,引申为超越。
- 文字伯:指擅长写文章的人。
- 表奏:向皇帝呈上奏章或报告。
- 高怀:高尚的情怀,淡泊名利。
- 寓兴:寄托兴致。
- 上林手:指擅长绘画的高手。
- 柳司马:指唐代名臣柳宗元,曾因政治斗争被贬谪。
- 辛苦记山水:形容对山水景色的热爱和专注。
- 邦:国家。
- 猛政理:指强有力的治理。
- 慰吾民:安慰百姓。
- 余:我,这里指作者自己。
- 尧时髓:比喻高尚的品质。
- 抚板:抚摸琴板,象征吟咏。
- 公诗:指作者的诗歌作品。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两位文才卓越之人的评价和怀念。首联“堂堂李杜坛,谁敢蹑其址。”赞美了李白和杜甫两位文学巨匠的才华非凡,无人能及。颔联“先生坐坛上,持钺令馀子。”则描绘了李白在文学领域的地位,犹如古代帝王,有权力和地位,能够领导他人。颈联“由来文字伯,不但表奏伟。”则强调了他们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而且他们的文学作品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感慨:“高怀淡无嗜,寓兴或留此。”他认为李白和杜甫的高尚情怀和淡泊名利的态度,使他们的作品能够超越时代,流传千古。尾联“乐哉邦无事,那待猛政理。”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时期的向往。他认为在一个没有战乱的时代,人们更应该享受生活,而不必过于担忧国家的治理。最后两句“驾言慰吾民,不愧城门轨”则是作者对自己的期许,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诗歌安慰百姓,让他们感到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