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瘦门逾静,楼高山太低。
白烟青树走,细雨大江迷。
野水东西渡,园蔬上下畦。
僧无城市去,岩有鬼神栖。
【注释】
竹瘦:竹子瘦小。
逾静:越发安静。
青树走:青色的树木在飘动。
细雨:小雨。
大江:大河流。
走:指流水声。
野水:指小河。
东西渡:往东或往西过河。
园蔬:菜园里的蔬菜。
畦:田埂。
岩有鬼神栖:山岩里有鬼怪栖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虎丘后所写,表达了诗人对虎丘山水景色的喜爱之情。全诗用词精炼,意象生动,富有韵味。
“竹瘦门逾静”,首句起笔点出虎丘山中之竹,竹瘦了却更显得幽深寂静;“楼高”与“山低”形成对比,表现出虎丘山的雄浑壮丽和高峻挺拔;“白烟青树走,细雨大江迷”,描写了虎丘山中云雾缥缈、青山绿树在烟雾中若隐若现的景象,以及细雨蒙蒙中,大江如丝般缠绕的意境。这几句诗通过描绘虎丘山中的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为下文的游历活动做了铺垫。
“野水东西渡,园蔬上下畦”,描绘了虎丘山中的溪流和菜地,体现了虎丘山的自然美景和生态平衡。虎丘山中溪流潺潺,水草丰茂,各种植物生长得井然有序,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僧无城市去,岩有鬼神栖”,表现了虎丘山的神秘莫测,也反映了诗人对虎丘山中宗教文化的敬仰之情。虎丘山上的庙宇虽不宏伟壮观,但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山岩间时常出现鬼神的身影,增添了虎丘山的神秘色彩。这两句诗通过对寺庙和山岩的描述,进一步展现了虎丘山的神奇魅力。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文化历史的思考,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虎丘山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