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风月已伤多,谁料中身更被魔。
萱草别非资灌溉,桐音何事不纯和。
人伦自古无娼妓,世态凭渠暂笑歌。
若是此身能解脱,扫除药饵病消磨。
解析与赏析
诗句释义
- 问吴叔经病:这是一句自问句,表达了对吴叔经(假设人物)病情的关切。
- 向来风月已伤多:此句表达出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感慨。
- 谁料中身更被魔:表示在疾病面前,诗人感到无力和绝望。
- 萱草别非资灌溉,桐音何事不纯和:这两句通过对比萱草和桐树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声音的向往与现实生活的讽刺。
- 人伦自古无娼妓,世态凭渠暂笑歌:这里反映了诗人对于传统道德的坚持和社会风气的看法。
- 若是此身能解脱,扫除药饵病消磨:最后两句表明如果能够摆脱病痛,就能恢复健康。
译文
自问吴叔经之病况,
往日风光皆成往事。
谁曾想到,如今病魔缠身,
令人无力。
萱草凋零,并非其本身需要灌溉;
桐树之声,却始终纯净和谐。
人世间,自古以来就不存在娼妓;
世俗之事,随他们嘲笑或歌唱。
若能脱去病痛,便可重拾健康。
注释
- 问吴叔经病:此处“叔经”应为“叔卿”,“叔卿”是古代一位著名的文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位朋友的关心和同情。
- 向来风月已伤多:指过去美好的时光已经消逝。
- 人伦:指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 世态:指世间的是非观念和态度。
- 扫荡药饵:即“扫除药饵”,意指消除疾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吴叔经病情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疾病带来的痛苦和无奈。同时,通过与其他事物的比较,如萱草和桐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和谐之美的向往。此外,诗歌中的讽刺意味揭示了社会现象,体现了诗人对传统道德的坚守和对社会风气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