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岁过玉融,悟逢陈叔盥。
曾待艾翁来,国风话长短。
忽听诵采蘋,玉川茶八碗。
因入网山门,多舍莆阳馆。
今喜文集行,源流心事满。
头颅七十六,见此抑何缓。
百为信有待,立志如君罕。
良晤向三山,汇缘非偶款。
艾轩老先生文集刊传上以揄扬其问学下则得佛家以法布施之意前后数君子有是志而不果今日薄西山幸一见此喜成古风三篇以贺后来之有作者且述下悰云
早先我去过玉融,悟逢陈叔盥。
曾待艾翁来,国风话长短。
忽听诵采蘋,玉川茶八碗。
因入网山门,多舍莆阳馆。
今喜文集行,源流心事满。
头颅七十六,见此抑何缓。
百为信有待,立志如君罕。
良晤向三山,汇缘非偶款。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祝贺诗。诗人通过回忆早年与艾轩的交往,表达了对艾轩文集刊行的祝贺之情。同时,也借艾轩的事迹,勉励自己要有所作为。
诗人回忆起了自己曾经与艾轩的交往。他曾经在玉融遇见过艾轩,那时艾轩正在等待陈叔盥的到来。他们一起谈论着国风,讨论着长短。这一段回忆,既表现了诗人对艾轩的敬仰之情,也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诗人又回忆起了自己曾经在艾轩家中的一次经历。他听到艾轩在诵读采蘋,同时还品尝着他泡制的玉川茶。这一段描述,既展现了艾轩的才情和生活情趣,也表现了他们之间的亲密无间。
诗人又回忆起了自己曾在艾轩家中的一段经历。他进入网山门后,艾轩特意为他准备了莆阳馆。这一段描述,既表现了艾轩的热情好客,也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
诗人通过祝贺艾轩文集刊行,表达了对艾轩的敬意。他认为艾轩的文集已经刊行,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同时,他也借此机会鼓励自己也要有作为,要像艾轩一样立志高远,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