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义虽同趣,穷通奈两途。
蜀闽歌召杜,莘野乐唐虞。
世上风波恶,胸中矛盾无。
交情岁寒见,故我即今吾。

【注释】

和赵忠州见寄:和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见”字为动词,表示看见、读到。

道义虽同趣:“道”,这里指道德,“义”,指道义;“虽”,虽然;“同趣”,即同路、同方向。

穷通奈两途:穷达,指贫贱与富贵两种境遇,“途”为道路。“奈”即无奈、何。

蜀闽歌召杜:“蜀闽”泛指南方地区,这里借指作者所在的南方地区,而“召杜”指的是召公(召伯)和杜伯,两人都是古代有名的忠臣。

莘野乐唐虞:“莘野”指的是农田,“乐”是快乐的意思,“唐虞”指的是唐尧和虞舜这两位传说中的贤君。

世上风波恶:“世上”指的是社会,“风波”比喻社会的动乱,“恶”指恶劣、不好。

胸中矛盾无:心中的矛盾,没有解决,形容心里充满了矛盾和忧虑。

交情岁寒见,故我即今吾:“交情”指友情,这里可以理解为对朋友的情谊深厚。“岁寒”是指严冬时节,常用来比喻考验、磨练或困难时刻。“即今吾”中的“吾”指作者自己。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表达了诗人在社会动乱时期对于人生理想和道德观念的困惑与思考。全诗通过对比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事迹,反映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个人理想的坚守。

首句“道义虽同趣”,表明了作者和赵忠州虽然在道德观念上有着相同的追求,但在实际的人生道路上却面临着不同的境遇和挑战。这里的“趣”可以理解为人生的路途或经历,暗示了人生道路的艰难曲折。

次句“穷通奈两途”,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困境和选择。这里,“穷”指的是贫困或失意,“通”则是指顺利或成功。诗人通过对比这两种境遇,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无奈和困惑。

第三句“蜀闽歌召杜”,诗人提到了召公和杜伯这两位历史上著名的忠臣。他们都是忠诚于国家、勇于担当的人物,他们的事迹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然而,诗人在这里也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在当今这个乱世中,如何才能像这两位历史人物那样保持忠诚和勇敢呢?

第四句“莘野乐唐虞”,诗人又转向了农田和古代贤君的时代。他认为在这个时代,人们应该像唐尧和虞舜那样治理国家、关爱百姓,过着和谐安宁的生活。然而,这种理想在现实中很难实现,因为社会的动荡和不公使得这种理想难以达成。

第五句“世上风波恶”,诗人再次表达了对世事的担忧和不安。他认为在这个充满变数和动荡的世界里,人们的内心总是充满了矛盾和忧虑。这种内心的挣扎和困扰,使得诗人无法找到真正的答案。

最后一句“胸中矛盾无”,诗人总结了自己的感悟。他意识到,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无法完全摆脱内心的矛盾和忧虑。但是,这些矛盾和忧虑正是促使他不断思考、探索的动力和源泉。

这首诗通过对不同历史人物的刻画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个人理想的坚守。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深度挖掘和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