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未试烹茶水,且读石上涪翁诗。
上卧百尺晴螮蝀,下贮一匣青玻璃。
渊深知是蛟龙宅,风怒似挟熊虎威。
自古贤栖知几许,今有精蓝藏翠微。

【赏析】

本组诗歌是诗人隐居庐山时所作。前七首写庐山景物,后三首抒写隐逸情怀和对山水之美的赞赏。这组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就是语言朴素、清新,风格平易自然,不尚雕琢。每篇都是四句一组,押仄声韵,音节铿锵。这种形式,便于表现一种雄浑豪放的气概与高远清丽的情调。全组诗歌都写得有景有物,景中有情,物中有感。特别是“我亦无心爱此山,心随雁飞到人间”一联,更是把作者隐逸山林、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一首:

我来未试烹茶水,且读石上涪翁诗。

我来庐山,尚未学会煎茶之法,暂且在这里读读这位名叫涪翁的人写的《庐山草堂记》。

“我来未试”,说明自己还没有学会煎茶,所以“且读石上涪翁诗”,即读《庐山赋》或《庐山图赞》,来解渴而已。

第二首:

上卧百尺晴螮蝀,下贮一匣青玻璃。

上卧着一百尺高的晴雪,下贮存着一只装青玻璃的匣子。

“上卧”一句,形容晴雪之白如玉;“下贮”“一匣”二句,写诗人在山中居处的环境。

第三首:

渊深知是蛟龙宅,风怒似挟熊虎威。

深潭知道这是蛟龙的住处,大风怒吼时好像挟持了凶猛的龙。

“渊知己为蛟龙宅”一句,化用了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九》中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两句。

第四首:

自古贤栖知几许,今有精蓝藏翠微。

自古以来贤人隐居的地方有多少,如今这里有个精巧的蓝田(产蓝田玉)藏身在青山翠微之间。

“自古”二句,以反问的语气,抒发对古代隐士的怀念之情。

第五首:

我来已试煎茶水,归访石上涪翁诗。

我到这里来已经会煎茶了,回去还要去拜访一下石上的涪翁的《庐山草堂记》。

“已试”二句,点出自己会煎茶,表明自己已到了会吟诗作赋的水平。

第六首:

我亦无心爱此山,心随雁飞到人间。

我也无意喜欢这山,我的心里随着大雁飞到了人间。

“亦无心”二句,说自己虽然喜爱这里的山水,但并不打算长久居住下来。

第七首:

我亦无心爱此山,心随雁飞到人间。

我也无意喜欢这山,我的心里随着大雁飞到了人间。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我亦无心爱此山”,是说虽然喜爱庐山的自然风景,但是自己并不打算长期隐居于此;“心随雁飞到人间”,是说虽然暂时住在山上,但是心中思念的是人间的生活。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对于隐居生活并不是完全消极的。他既有隐居庐山的愿望,又向往着人间的生活。这种矛盾心理,正是当时许多文人墨客共有的心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