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彤霞晚照晴,眼随白鸟去边明。
疏疏烟树有无际,激激滩流高下声。
归思楚云连日暮,新诗边月带霜清。
前村倘有梅花约,草草相逢盖亦倾。
【解析】
此诗是诗人在赴边途中,偶遇白鹭而感兴而作。诗的首句以彤霞晚照映衬出白鸟的飞去;第二句用“疏疏烟树”写白鸟之高远;第三句以激激滩流写白鸟的迅疾;第四句写归思之浓;最后两句设想倘有梅花相邀,定然草草一晤。
【答案】
译文:夕阳余辉洒下一片彤云,白鹭展翅而去,远处山峦如黛。稀疏的树林隐现于烟雾弥漫之中,湍急的江水奔腾咆哮着。
我思念家乡,日暮时楚地的天空与大地连成一片。新诗中带着寒霜清冷之气,寄意深远。如果前村有人约我去观赏梅花,我一定会匆匆赶来。
赏析:这是一首羁旅边塞之作。诗人因公出差,行经荆门,正值傍晚时分,只见晚霞映照下的白鸟向远方飞去。诗人不禁想起家乡,想到日暮天昏之际楚地的天空与大地连成一片。此时,他正想吟咏一首诗,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却忽然听到一阵清脆的笛声传来,原来是邻家的孩子在吹笛子。诗人便停下脚步,欣赏起那优美的笛音来。
这首诗写得十分传神。诗人从傍晚到黄昏,从白天到夜晚,从白天到夜晚再到白天,由近及远写出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将景物、声音、心情融为一体。诗的开头两句,描写夕阳西沉,白鸟飞向远方的情景和诗人内心的感慨,为全诗奠定了抒情的基础。接着,诗人又描绘了楚地日暮时的苍茫景色。然后,诗人才想到要吟咏新诗,但这时已经听不到笛声了,只能看到那一轮明月。诗人没有把视线移开,而是继续写自己的感受,直到最后才写到“前村倘有梅花约”,这两句诗写得非常巧妙,它既写出了诗人对梅花的向往,也表明了他急于结束这种孤独的生活的愿望。因此,可以说全诗都是围绕“笛声”展开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