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舫名斋阁,端居事若何。
燕知真鸩毒,言即是风波。
未便乘桴去,惟同载酒过。
济川如有意,南去问施罗。
寄题正伦侄舫斋诗二首解析宋代诗人陈瓘画作与诗作
- 画舫名斋阁,端居事若何。
- 画舫象征文化修养,斋阁代表学术追求。
- “端居”指静心修身,“事若何”表达内心困惑与寻求解脱。
- 反映作者对生活哲理和精神寄托深度思考。
- 燕知真鸩毒,言即是风波。
- 燕子比喻自由飞翔,而鸩毒则象征危险困境。
- 通过对比描绘人生起伏不定的复杂情感。
- 揭示作者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洞察。
- 未便乘桴去,惟同载酒过。
- “乘桴”指乘坐小船逃离困境,“载酒过”指携带美酒共度时光。
- 显示虽处乱世仍保持乐观心态。
- 反映出作者淡泊明志,以饮酒自娱的生活态度。
- 济川如有意,南去问施罗。
- 济川指渡过难关,“有意”暗示有目的性。
- “施罗”可能指慈善或布施活动,表示帮助他人。
- 寓意通过善行传递正能量,助人为乐。
作品赏析
本诗由两部分组成,首先通过画舫与书房的描述引出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探索;其次通过燕子与毒药的比喻,反映了作者对生活哲理的理解与领悟;最后通过选择船只与载酒度过难关的描写,体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他人的关爱之情。整体而言,本诗语言简练生动,意象丰富,表达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
评析
陈瓘作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其作品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这首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画舫、书房等元素,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通过燕子和毒药的比喻,揭示了人生的起伏与变化,引人深思。此外,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物外的情怀,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社会以及人性的独特理解。
写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元丰二年(1079年),当时陈瓘担任湖州掌书记等职务。作为朝廷官员,他不仅需要处理政务,还需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然而在这种环境下,他仍然能够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不被外界纷扰所动摇。因此,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独特看法以及对世界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