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金李俊民天游集序无名老人姓陶氏农家子平水襄陵人母梦青童持金盘献一大果如瓜半黄半红言上仙赐汝无名果也因而娠十三月而生因以无名为名正隆间全家避役陜西灵宝县补县刀箭手大定壬辰从丹阳马祖师过关浩然长往随方乞化与苦志赵公为侣游戏人世三十馀年行步如飞一日读太上西升经豁然省韶州岳家泊王氏请住庵振衣入座俨然而逝春秋八十有六有集曰天游诗颂一百八十三长短句九十一信手拈得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皆仙家日用事也讲师祁定之为校正传于世
生卒年:?-?
无名老人
查阅内容
``` 千里暮霞蒸绛雪,半林明月捣玄霜。 译文: 晚霞如同被蒸煮的绛红色雪花般弥漫在千里之外,月光如捣碎的玄色霜花般洒在半林之中。 赏析: 这句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的比喻,将自然景观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仿佛身临其境。通过“千里暮霞蒸绛雪”这一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夕阳下天地间的壮丽景色;而“半林明月捣玄霜”则通过月光的清冷与玄色霜花的质感,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神秘的氛围
【注释】 存:这里指《诗经》里的“风”诗。 其十一:即《诗经·国风·卫风》中的“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玄中趣:指道家的玄之又玄的境界。 优游:悠闲自得的样子,这里指超然物外的闲淡生活。 物外修:指超脱世俗的修养。 【赏析】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风”诗是指各地的地方民歌,风格各异。《国风·卫风》中的“淇则有岸,隰(xi)则有泮”,写的是淇水岸边的美景,有如画一般的美丽
古木开花春寂寂,寒潭浸月夜澄澄:春日里,古树绽放着新芽,伴随着春天的寂静;寒风中,月光映照在冷冽的潭水中,呈现出清澈透明的景象。 “古木开花”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古树在春风中悄然绽放新芽,展现出顽强生命力和生命的勃发。这里的“春寂寂”不仅仅是指春天的寂静无声,也象征着新生事物面对旧有秩序时的沉默与等待。 “寒潭浸月”则通过寒冷的潭水和明亮的月光形成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中的静谧与清冷
释义:有所作为,只是妄想;默默无闻才是真正的真常。 注释:有作有为,即有所作为。皆,全是。 译文:有所作为,只是妄想。默默无闻才是真正的真常。 赏析:此诗是诗人对“有作为”、“无名无字”的深刻理解和思考。他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不是表面的成功和荣誉,而是内心的真实和真诚。这种观念在古代文人中并不罕见,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实现
注释 ①其四:此诗之第四句。存:这里作“存留”解,指保存、流传下来。②俯仰:一作“俯仰间”。③长春景:长青的景象。④不夜乡:不夜之城,指长安。长安古称京师,是当时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都市。 译文 我留存的诗句,第四句就是:“俯仰间,长青的景象;遨游时,长安城永无黑夜。”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京城长安的描绘之作。首二句以“俯仰间”和“不夜乡”来概括京城长安的特点。长安作为当时的京都
【释义】: 只是说,天地间的万物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其实阴阳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根本。 【赏析】: 此诗首句点出“妄”,意谓万物皆属虚幻。次句指出,但阴阳之变化,却是天地间真实存在的。末句则进一步发挥,指出阴阳是构成万事万物的基本元素。全诗以议论为主,用“但”、“毕竟”等词作转折,使论述更富逻辑性
注释:汞气消失铅气干涸,天地一片宁静,龙吟虎啸鬼神藏匿。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自然景象。前两句通过对汞、铅等物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寂静、冷清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龙吟虎啸、鬼魅藏匿等意象,进一步衬托出这种寂静和神秘。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注释】: 题熊耳山 熊山为一丘,漳水为一壑。夜眠云底床,昼登云外阁。不知如何人,得来享此乐。自恨尘缘深,不能顿辞爵。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熊耳山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的无奈。 首句“熊山为一丘,漳水为一壑”,描绘了熊耳山的自然景色。熊山如同一座小山,漳水如同一条大河,两者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次句“夜眠云底床,昼登云外阁
对客谈黄卷,呼童烹紫芝。 诗句注释: - 黄卷:泛指古代的经典之作,这里可能指的是古籍或经典文献。 - 紫芝:一种珍贵的中草药植物,常用来比喻珍贵之物或高尚的品质。 - 谈:讨论,交流。 - 呼童:让童仆去做事。 - 烹:煮。 译文: 客人与我谈论着那些宝贵的黄卷,我命令童仆去为我煮一锅紫芝汤。 赏析: 王存的《句·其一》以其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注释】 颐神:养生之道。调息:调整呼吸,即吐纳养生之法。夜绵绵:夜间的绵绵细雨,形容春夜的寂静。 【赏析】 《存句其三》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写春夜养生之法。首句“颐神春寂寂”,写静心养神,以恬淡宁静的态度来对待春天的到来;次句“调息夜绵绵”,写通过调节呼吸和呼吸法来进行养生。全诗简洁而富有哲理,表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和养生之道的深刻体察与领悟
相关推荐
金山东宁海人,原名从义,字宜甫,后更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 全真教北七真之一。 弱冠能诗。 擅针灸疗法。 与妻孙不二师事王重阳。 后开全真教遇仙派。 元世祖封为“丹阳抱一无为真人”。 世称“丹阳真人”。 有《神光璨》、《洞玄金玉集》等。 生卒年
唐博州茌平人,字宾王。 少孤贫,嗜学,善《诗》、《春秋》,高祖武德中补州助教。 后至长安,为中郎将常何家客。 太宗贞观三年诏百官言得失,代何为疏,所论二十余事,皆切于时。 何武人不涉学,太宗怪问,何曰:“家客马周为之。 ”即召见,与语,大悦,令直门下省。 累拜监察御史、中书侍郎,官至中书令。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