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二十四浮航,何似高高虹作梁。
恐有兵戎来暮夜,可除扳索当城隍。
淮深尚欲横鞭渡,河广犹将一苇杭。
好是维持令有道,却将夷狄守封疆。
二十四航
秦淮河上二十四条浮船,比起高大的虹桥更为壮观。
只怕有战乱发生,在夜晚降临之际,可以解除绳索,保护城墙。
秦淮河水深,尚需横着鞭子渡过;黄河宽广,仍可一苇渡过。
最好能够维护好令官和百姓的安宁,却要防守边疆不让异族侵犯。
注释:
①“二十四航”,指秦淮河上有二十四条船只。
②“高高虹作梁”,比喻船只高耸如虹,巍峨壮观。
③“兵戎”,泛指战争。
④“扳索”,用绳索拉船或拉人。
⑤“城隍”,指城门、城壕。
⑥“淮深”,指秦淮河水深。
⑦“尚欲”,尚且。
⑧“横鞭渡”:形容渡河时船桨横摆,水流湍急。
⑨“一苇杭”,用一根芦苇渡过大河。
⑩“好是”,表示赞赏的口吻,相当于“真是”。
赏析:
此诗为咏史之作。前二句写景,后二句议论,以议论为主。全诗从秦淮河的舟船谈起,进而联系到战争与和平问题。诗人认为,秦淮河上的船只高耸如虹,巍峨壮观,比高大的虹桥还要好。但是害怕有战争发生,在夜晚降临之际,可以用绳索解除,保护城墙。秦淮河的水很深,尚需横着鞭子渡过,黄河宽广,可以一苇渡过。最后诗人说好能够维护好令官和百姓的安宁,却要防守边疆不让异族侵犯。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警惕。同时,诗歌中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