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说谈古书,六籍无诗如。
彼序鬼一车,毛郑贲其须。
古今几大儒,亦复鼓应桴。
历年二千馀,耳目为所驱。
卓哉紫阳朱,订顽砭其愚。
俗说力扫除,沙沉得简珠。
士惑真难祛,于今道犹孤。
高叟一鄙夫,服膺与世殊。
在天悬方诸,如闻叹起予。
学诗
燕说谈古书,六籍无诗如。
彼序鬼一车,毛郑贲其须。
古今几大儒,亦复鼓应桴。
历年二千馀,耳目为所驱。
卓哉紫阳朱,订顽砭其愚。
俗说力扫除,沙沉得简珠。
士惑真难祛,于今道犹孤。
高叟一鄙夫,服膺与世殊。
在天悬方诸,如闻叹起予。
译文:
燕国的人谈论古代的书籍,但六经之中却没有诗歌。
他讲述《周礼》中的鬼神之事,用毛公、郑玄等人的话来证明。
自古以来有许多著名的学者,也像他们一样用鼓声来响应。
经过两千多年的时间,他们的所见所闻都被世俗的风气所迷惑。
只有朱熹先生能够卓有成效地纠正这些错误,使人们摆脱愚昧。
那些世俗的说法虽然被大力清除了,但是像沙中淘出的珍珠一样珍贵。
那些受到世俗观念迷惑的人很难摆脱,至今他们的学说仍然孤立无人理解。
那位高寿的老人和那位普通的老人一样,只是深深地信奉着朱熹的学说。
就像天上悬挂着的天球仪一样,仿佛听到他的赞叹声使我心潮澎湃。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朱熹学问的评价。诗人首先肯定了朱熹在诗学方面的贡献,认为他在《诗经》的研究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填补了“六籍无诗”的空白。接下来,诗人赞扬了朱熹的严谨治学态度,他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然后,诗人指出了朱熹的一些缺点,即他的学说过于保守,没有接受新的学术思想。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朱熹学说的支持和赞同,认为这是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