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窗宁独卧,南岳谩相嘲。
酒用陶巾漉,诗须贺锦包。
尽教谈麈尽,仍取唾壶敲。
不向花前醉,应惭薄荷猫。

”`

再用前韵呈毅夫

北窗宁独卧,南岳谩相嘲。
酒用陶巾漉,诗须贺锦包。
尽教谈麈尽,仍取唾壶敲。
不向花前醉,应惭薄荷猫。

注释

  1. 北窗宁独卧:在北窗边静静地独自躺着,表达了诗人孤独、寂静的生活状态。
  2. 南岳谩相嘲:对南岳的山神进行无谓的嘲笑,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3. 酒用陶巾漉:使用陶制的毛巾来过滤酒,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品味。
  4. 诗须贺锦包:将诗歌用红色丝带包装,象征着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珍视。
  5. 尽教谈麈尽:任由谈论的麈尾被用完,表达了诗人对知识交流的渴望。
  6. 仍取唾壶敲:从唾壶中取出唾沫敲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幽默态度。
  7. 不向花前醉:不会在花前醉酒,表明了诗人清高的品格。
  8. 应惭薄荷猫:因为与薄荷猫的互动,感到惭愧,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述,传达了作者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的“北窗宁独卧”与“南岳谩相嘲”,分别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不同心境,前者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静谧,后者则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自在。通过“酒用陶巾漉”、“诗须贺锦包”,诗人细腻地表达了对生活细节的珍视以及艺术审美的追求。

诗中的结尾,“不向花前醉”、“应惭薄荷猫”,不仅显示了诗人对物质欲望的克制,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对精神自由和心灵平静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通过对日常琐事的观察,折射出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且充满智慧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未详,但从内容上看,可能反映了作者在特定时期的心态和生活环境。北宋末年,战乱频发,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选择了回归自然,以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来应对人生的困境,这或许就是他选择用这样一首诗来表达自己心声的原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