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顾水无际,三更月未生。
偶成摇楫去,不减御风行。
烟浦渔歌断,芦洲鬼火明。
还家人已睡,小立叩柴荆。
夜泛蜻蜓浦
四顾水无际,三更月未生。
偶成摇楫去,不减御风行。
烟浦渔歌断,芦洲鬼火明。
还家人已睡,小立叩柴荆。
注释:
夜泛蜻蜓浦:在夜晚泛舟到蜻蜓浦(今名大溪口)。四顾水无际,三更月未生:四周望去,水面无边无际,月亮还没有升起。偶尔乘船离去,不减御风行:偶尔乘着微风而去,就像御风而行一样。
烟浦渔歌断,芦洲鬼火明:远处烟雾笼罩的江面渔船唱起了渔歌,而芦苇洲上的鬼火闪烁不定。
还家人已睡,小立叩柴荆:回到家里时,家里人已经睡着,我只好靠在柴门旁站着,敲着柴门询问。
赏析:
本诗是写夜泛蜻蜓浦的情景。首句描写了作者泛舟时的所见之景。次句“三更月未生”,说明时间是在深夜,月光尚未出来,所以看不到月亮。第三、四句写泛舟离去时的情形。“偶成摇楫去”,“偶成”二字,表明这种举动是出于一时的偶然。“不减御风行”是说作者乘舟而行的感觉,如同驾着清风一般。
后四句则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又幽深的夜景图:“烟浦渔歌断”,远处烟雾中的江上渔船,正在唱歌,但歌声已经中断;“芦洲鬼火明”,而在岸边的芦苇丛中,可以看到闪烁的火光,这是鬼火。这两句既写出了夜色的寂静,也写出了环境的幽深。最后两句“还家人已睡”,表明作者回来的时候,家里的人们已经睡着了,自己只好靠在柴门旁站着,敲着柴门询问。
这首诗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