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农去不反,释老似而非。
太息众皆醉,逝将谁与归。
经时忘肉味,尽日掩柴扉。
安得同心者,灯前语造微。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态度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下面逐句解释:

羲农去不反,释老似而非:
羲农指的是古代的圣贤尧和舜,他们被尊为圣人。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尧、舜时代理想的怀念,同时也批评了释道等宗教思想,认为它们并不真实。”去不反”表示不再回头,”释老似而非”则是指释教和道教虽然存在但并非真实。

太息众皆醉,逝将谁与归: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人沉迷于世俗生活,不知自省,无法回归真理的感叹。”太息”是一种叹息的动作,”众皆醉”形容人们沉醉于物质和精神的诱惑中无法自拔。”逝将谁与归”意味着诗人在问自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又有谁能与他一起回归到真正有价值的地方呢?

经时忘肉味,尽日掩柴扉:
这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忘却了美食的诱惑(肉味),整天关闭柴门(柴扉通常指用来遮挡风雪或遮蔽的木栅栏门)。这反映出他对物质享受的淡泊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安得同心者,灯前语造微:
最后两句是表达诗人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他们能够共同探讨那些深奥而重要的问题,就像在微弱的灯光下交流心得。这里的”安得”意为如何得到,”同心者”指拥有相同志向和理念的人,“灯前语造微”则是指在这样的环境中深入讨论和理解那些微妙且重要的事物。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代圣贤的理想生活与现代的世俗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真理的坚持和对于简单朴素生活方式的向往。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周围世界缺乏深度理解和共鸣的遗憾。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考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