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者耕仍养,中间仕易农。
屡辞身老病,每荷上矜从。
进愧门三戟,归无亩一钟。
扶持得良药,更放几年慵。
【注释】
- 放慵:即“放慵”,指退隐。
- 往者耕仍养:以前耕种田地,养家糊口。
- 中间仕易农:中途改从农耕生活,不再做官。
- 屡辞身老病:多次因年老体弱而辞官归田。
- 每荷上矜从:经常得到皇上(指唐玄宗)的照顾和恩宠。
- 进愧门三戟:进见时自愧无德,愧以门戟(古代宫门两侧的仪仗)。
- 归无亩一钟:回家后没有俸禄可分,只能分到几斗薄粥。
- 扶持得良药:得到朝廷的扶持,可以安心休养。
- 更放几年慵:又可以悠闲几年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写的,表达了他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诗中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表现了诗人追求自由自在、恬淡宁静的生活情趣。
首句“往者耕仍养”表明诗人早年也曾从事农耕生活,但因家境贫寒,不得不放弃农耕转而经商。次句“中间仕易农”则说明在官场中,诗人又转行从政,成为官吏,但仕途不顺,终致弃官归隐。两句写诗人早年经历,突出了其一生为国为民而奔波劳碌、忧心忡忡的情怀。
三四两句“屡辞身老病,每荷上矜从”,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于年老体弱而辞官归田的无奈,以及得到皇帝恩典、受到庇护的感激之情。这两句既体现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超脱,又透露出他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悲凉。
五六两句“进愧门三戟,归无亩一钟”,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的境遇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自感愧于门戟,表示自己没有为国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归家后却只能分到几斗薄粥,深感命运的不公。这两句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又展示了他对于人生得失的看法。
七八两句“扶持得良药,更放几年慵”,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他表示得到了朝廷的扶持,可以安心休养,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又流露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辞官归隐前后的不同心态和遭遇,展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豁达胸怀。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情操,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