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迹乱山中,观身槁木同。
桑麻安旧业,薪水付村童。
不散婴儿朴,常存太古风。
一钱无用处,那复计囊空。

【注释】屏:隐藏,隐居。迹:踪迹。槁木同:枯死树木一样。桑麻:指农田。薪:柴草。村童:乡村童子。不散婴儿朴:不散发婴儿的质朴。太古风:上古时代的风气。一钱无用处:没有一点用处。那复计囊空:哪里还顾得上计较钱财是否用光了?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写隐者退身江湖后的生活。全诗从“屏迹乱山中”一句起笔,就写这位隐者深居山野,远离尘嚣,过着与世隔绝、清静恬淡的田园生活;接着以枯木和桑麻比喻自己心灰道绝,安于贫困,不求荣达。而对村童的纯朴,则流露出一丝羡慕之情。中间四句进一步写隐者的日常生活:他以桑麻为业,以柴火为炊,与村童一起劳动游戏,过一种自食其力的简朴生活。末两句说:“一钱无用处,那复计囊空。”既然已无外求,便不再去计较金钱是否已经用完。这种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太古风”。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后写的。诗人早年曾登科及第,做过小县令。后来辞官归家,隐居在浙江剡溪一带。这首诗描写的是他在隐居期间的生活,表现了他鄙弃功名利禄、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的思想和情趣。

诗的开头两句写自己隐于乱山之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屏迹乱山中”,就是避开世俗,隐居山林的意思。这里用了一个“屏”字,意思是把踪迹隐匿起来。“乱山”二字形容山水纵横错杂,环境十分幽僻。这两句写出了隐者退身江湖后的孤独寂寞处境。

中间四句主要描绘了隐者的田园生活。“桑麻”二句说他安于农事,种桑养麻,以维持生计。“薪”即柴草。“村童”二句说隐者与村童们一同劳作,过着淳朴的生活,他们天真活泼,无忧无虑,过着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末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一钱无用处”是说自己虽然穷得一无所有,但并无用处。“那复计囊空”?则是说即使囊中空空如也,也顾不得计较,因为他已超然物外,不为名利所动,所以根本无暇顾及钱财。这两句表明了诗人淡泊名利、遗世独立的高洁志趣。

这首诗语言朴实平易,意境平淡疏朗,格调清新自然,充分反映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那种“心远地自偏”的怡然自得的生活理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