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杖西山麓,褰衣古庙壖。
断云依钓浦,细雨压炊烟。
废学惭诗退,安贫觉气全。
霜天日易晚,钟鼓隔城传。
【注释】
行过西山至柳姑庙晚归:诗人在西山游览,来到一座庙里,天色已晚。
倚杖西山麓,褰衣古庙壖(ruán):靠着长柄拐杖,在庙的西边,穿着短衣,站在庙边。
断云依钓浦:飘渺的云彩像鱼一样游弋着,在钓浦上空游荡。
细雨压炊烟:细雨洒在炊烟上。
废学惭诗退:因为学习不好,惭愧于作诗退步。
安贫觉气全:感到清高,觉得精神饱满。
霜天日易晚:霜降的天气,太阳落得很早。
钟鼓隔城传:听到远处寺庙里的钟声和鼓声。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之作。从诗题看,是诗人在西山游玩归来时写的诗。
首联“倚杖西山麓,褰衣古庙壖”,交代了作者游山的时间与地点,点明此行的缘由。西山,指太行山。太行山位于今山西省境内,东起河北省武安市,西到山西省晋城市,绵延达400余公里。山势险峻,峰峦叠嶂。登上山顶,可俯瞰整个华北平原。诗人选择登西山,大概是为了观赏山中风光。“西山”二字,为全诗定下了雄壮、豪迈的基调。
颔联“断云依钓浦,细雨压炊烟”,描写了西山上的景致。“断云”,指被风吹散的云彩,形象地勾勒出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钓浦”指西山脚下的一条小河,因常有人在此垂钓而得名。诗人伫立河边,仰望天空中的云彩,宛如游动的鱼儿;低头望去,河水波光粼粼,仿佛细雨落在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钓浦”两字,为全诗增添了一份静谧、闲适的气息。
颈联“废学惭诗退,安贫觉气全”,反映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废学”,指不再追求功名、学问;“愧”字,表达了诗人对此的愧疚之情。“诗退”一词,既表明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淡薄态度,又暗示了他对官场仕途的不满。“安贫”,指过着清苦的生活,不受世俗名利的诱惑;“觉气全”,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豁达、宁静。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世俗功名的淡漠,又展现了他超然物外的心境。
尾联“霜天日易晚,钟鼓隔城传”,描绘了西山夜景以及远处传来的钟鼓声。“霜天”,即初秋时节。此时,天气转凉,大地开始进入冬季。“日易晚”,指夕阳西下,天色渐暗。“钟鼓”,指寺庙里的钟声和鼓声。“隔城传”,则暗示了诗人身处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享受着难得的宁静时光。
这首诗通过对西山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豁达与超然。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堪称游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