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进身垂老,方灵病已侵。
知难逃死籍,犹得遂归心。
星斗开孤剑,尘埃拂素琴。
妄庸常衮衮,谁与论幽深。
【注释】
“杂感六首”:杂感诗共六首。杂感,即杂感诗。杂感诗是诗人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情境下对某一问题或某一事件所作出的感想和议论,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道进身:指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灵病已侵:形容衰老的身体已经不健康了。
知难逃死籍:知道逃避死亡是不可能的。
犹得遂归心:还得到了归隐山林的愿望。
星斗开孤剑:星斗照耀之下,宝剑显得更加明亮。
尘埃拂素琴:琴弦被尘埃拂去,显得更加清亮。
妄庸:庸俗,平庸。
常衮衮:指经常忙碌,不得安宁。
谁与论幽深:《论语·子罕》中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周易·系辞上》也说:“易有八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人到了五十岁应该能够明晓天命,到了六十岁则应能随遇而安,到了七十岁则应该随心所欲而不超越规矩。因此,孔子认为一个人到了七十岁,就应该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然而,实际上却并非如此。这首诗就是写诗人到了七旬之年,仍然不能摆脱世俗的束缚,感到十分烦恼,但又无可奈何,只好作此诗来抒发自己的苦闷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题名为《杂感》,实际只是六首五言绝句。作者在晚年时,因厌倦尘世而产生退隐的想法,但迫于现实又不得不勉强忍受着,所以写了这首诗。
第一联:“道进身垂老,方灵病已侵。”意思是说,我为了功名利禄而走上了仕途,现在已是年迈体衰,疾病缠身了。《诗经·北山》云:“北山有木,其叶有实。北山有竹,复而有皮。北山有莱,薄涂离离。”这四句就是写北山上长满了树木、竹子、野菜。这里的“道进身”指的是“道”字加在“进”字的前面成为“道”,表示要追求仕途的意思。“方”在这里是表示一种状态的副词,相当于“正”,“正”字在这里是形容词,表示“正”的状态。“灵”在这里是动词,指生病的意思。“已”是助词,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侵”是动词,表示侵入的意思。这四句的意思是说,我为了功名利禄而走上仕途,现在已经年纪老了,疾病也已经侵入了我的身体。
第二联:“知难逃死籍,犹得遂归心。”意思是说,我知道逃避死亡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我仍然希望能够实现我的归隐愿望。这里的“知”也是表示一种状态的副词,相当于“正”,“正”字在这里是形容词,表示“正”的状态。“难”在这里是形容词,表示困难的意思。“逃死籍”,指逃离官场。“仍”(同“赢”)在这里是连词,表并列关系。“得”是语气助词,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能够做到的意思。“遂”是副词,表示达到的意思。“归心”是指归隐之心。这四句的意思是说,我知道逃避死亡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我仍然希望能够实现我的归隐愿望。
第三联:“星斗开孤剑,尘埃拂素琴。”意思是说,明亮的星星照耀下,那把孤独的宝剑显得更加明亮了;琴弦被尘埃拂去后,显得更加清亮了。这里的“开”是动词,表开放的意思。“孤”是形容词,表示孤独的意思。“拂”也是动词,表示擦拭的意思。“素”在这里是量词,用来计量琴。“琴”指琴瑟,是一种弦乐器。这四句的意思是说,明亮的星星照耀下,那把孤独的宝剑显得更加明亮了;琴弦被尘埃拂去后,显得更加清亮了。
第四联:“妄庸常衮衮,谁与论幽深?”意思是说,那些庸俗的人总是忙忙碌碌,谁又能和我一起谈论那些高深的道理呢?这里的“妄庸”是指庸俗的人。“衮衮”是指不停地忙碌的样子。“谁与”是指谁能够和我在一起讨论。“论幽深”是指谈论那些高深的道理。这四句的意思是说,那些庸俗的人总是忙忙碌碌,谁又能和我一起谈论那些高深的道理呢?
整首诗语言平实,感情深沉。前两联写自己虽然想退隐但却做不到,后两联写自己只能和庸俗的人一起谈论俗事而不能和他们谈高深的学问,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