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绿酒酹苍苔,今岁何由疋马来。
清泪不随春雨断,孤吟欲和暮猿哀。
皂貂破弊归心切,白发凄凉老境催。
誓墓只思长不出,松门日日手亲开。
【注释】
乡中:指家乡。寒食、立夏:都是古代二十四节气之一,分别在清明节前后。省坟:扫墓。客夔:诗人自谓。此时:指清明时节。凄然感怀二首:指作者写的《清明日作》。
【译文】
手持绿酒酹苍苔,今年又到清明时。
清泪不随春雨断,孤吟欲和暮猿哀。
皂貂破败归心切,白发凄凉老境催。
誓墓只思长不出,松门日日手亲开。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它抒发了作者在清明时节怀念亲人的感情。诗中以“寒食”为题,是因为寒食节是在清明前的一到两天,人们禁火吃冷食,而杜甫此时正身处他乡,所以用此作为诗的题目,既点明季节,又表明自己的心情。
首句“手持绿酒酹苍苔”,写自己拿着绿酒,浇在苍苔上,这是古人扫墓祭祖的习俗。这里说“今岁何由疋马来”,意思是今年的清明节又不能回家扫墓祭先人了。“绿酒”、“苍苔”、“疋马”三组意象都十分贴切地表现出作者思念家人的感情;“今岁何由疋马来”一句,也暗含着对时局动荡的感慨。
次句“清泪不随春雨断”,是说自己的眼泪不会随着春雨滴落而干涸。这一句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悲伤与无奈。同时“不随春雨断”也暗示出自己内心坚定的意志。“清泪不随春雨断”一句,也暗含着对时局动荡的感慨。因为战乱频繁,国家前途未卜,百姓流离失所,所以人们常常悲苦流泪,而自己却无法改变这种局面。
第三句“孤吟欲和暮猿哀”,是说自己独自一人吟诗,想要和傍晚的猿猴一起哀鸣。“孤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寂寞,“欲和暮猿哀”则暗示出自己对国家的忧虑与担忧。这里的“暮猿”也是象征国家动荡不安的象征。
第四句“皂裘破弊归心切”,是说穿着破旧的皂皮衣,归心更迫切。这里“皂裘破弊”指的是战乱带来的影响,而“归心切”则表达了自己对家的思念之情。这句诗也暗示出作者对时局不稳定的担忧。
第五句“白发凄凉老境催”,是说自己已经白了头发,年事已高,身体衰老。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无奈与感叹。同时,这也暗示出作者为国家担忧的心情,因为国运艰难,百姓生活困苦,自己也难逃厄运。
第六句“誓墓只思长不出”,是说自己誓言要为国家建功立业,但始终未能实现。这里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与坚持。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国家动乱,百姓流离失所,自己也无法摆脱这一切。这里的“长不出”也暗示出自己对时局的忧虑与无奈。
最后一句“松门日日手亲开”,是说自己每天都要亲自去打开松树林的门,以便打扫庭院。这句诗虽然表面上看似勤劳的样子,但实际上却是表达自己内心对家国的思念之情。因为国家动乱,自己无法回家,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同时,这也暗示出作者为国家担忧的心情,因为国运艰难,百姓生活困苦,自己也难以忍受这种生活。
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远。通过对寒食节扫墓祭祖习俗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忧国忧民的情感。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战乱时期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