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顾茫茫水接天,幽居真个似乘船。
月窗竹影连栖鹊,露井桐声带断蝉。
甘寝每憎茶作祟,清狂直以酒为仙。
形骸那得常羁束,六十年来又二年。
【注释】
题斋壁四首:作者自号“东篱”,故有“题斋”之作。题斋壁,在居室的墙壁上题诗作画。四首,指此诗共有四句。
四顾茫茫水接天:四面环视,茫茫一片,好像水和天相接。
幽居真个似乘船:幽居,指隐居生活。真个,的确。像乘船,形容心境如船行水上般轻松自由。
月窗竹影连栖鹊:月窗,指月光映照的窗户。竹影,指竹叶的影子。栖鹊,停歇的喜鹊。
露井桐声带断蝉:露井,指夜间露气凝结成的水珠形成的小坑洼。桐声,指秋夜梧桐树上的虫鸣。断蝉,指秋天的蝉声。
甘寝每憎茶作祟:甘寝,即安睡,指安静地睡觉。茶作祟,比喻茶使人昏昏欲睡,影响睡眠。
清狂直以酒为仙:清狂,指饮酒后心情爽快、精神振奋的状态。以,介词。酒为仙,指饮酒可以使人忘却世俗烦恼,如同仙人一样超脱尘世。
形骸那得常羁束:形骸,这里指人的形体。羁束,束缚。这两句说人的形骸怎么能够被束缚呢?意谓人应该有随遇而安的心态。
六十年来又二年:六十年,指从作者开始隐居生活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六十年。又二年,指从作者退休回到故乡已经两年了。
赏析:
此诗是诗人隐居生活的一种写照。诗人通过描绘自己隐居生活的环境与感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世俗生活的不满之情。
首联“四顾茫茫水接天,幽居真个似乘船。”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广阔的画面。诗人站在高处,四周望去,只见茫茫的水与天融为一体,仿佛无边无际;而在这样广阔的环境中,诗人却选择了一处幽静的地方作为自己的家。这种宁静的环境使得诗人感到自己就像在船上一样自由自在,没有任何束缚。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也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颔联“月窗竹影连栖鹊,露井桐声带断蝉。”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隐居环境的优美与和谐。诗人坐在月光下,透过窗户可以看到竹子的影子随着月亮的移动而摇曳;而在屋檐下的露井中,还能听到秋天的蝉鸣。这些自然景象不仅美丽动人,还充满了生机,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颈联“甘寝每憎茶作祟,清狂直以酒为仙。”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虽然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环境中,但诗人仍然感到有些疲倦和烦躁;他不喜欢喝茶,认为它会影响睡眠并让人感到困倦;他更喜欢饮酒,因为喝酒能让他感到精神振奋、心情舒畅。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纠结。一方面他享受着隐居生活带来的宁静与舒适,另一方面他又无法摆脱世俗生活的困扰。这种矛盾的心情使得诗人更加渴望逃离现实社会。
尾联“形骸那得常羁束,六十年来又二年。”则是对全诗的总结与反思。诗人感叹自己的形骸(身体)怎么可能被世俗的羁绊所束缚呢?他已经度过了六十年的时光,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又回到了故乡。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的感慨。他意识到无论是对于个人的身体还是对于整个人类的生命来说,都存在着一种不可避免的命运。因此,他选择保持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不再追求世俗的成功与荣誉。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隐居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悟。他既享受着隐居生活带来的宁静与舒适,又无法摆脱世俗生活的困扰;既渴望逃离现实社会,又无法完全实现这个愿望。这种矛盾的心情使得诗人更加珍视生活中的每一次经历,也使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