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年九月已重裘,说着功名即自羞。
病骨不禁霜气峭,高风正送雁声遒。
半杯浊酒如欺老,一点青灯欲诉愁。
不寐裁诗真习气,输它睡足向黄州。
注释:
闰年九月重裘已穿上,一谈起功业就感到羞愧。
病骨难以忍受寒冷的霜气,高洁的风正送着雁声嘹锵。
半杯酒像是在嘲笑我的衰老,一盏青灯想要倾诉内心的忧愁。
无法入眠来写诗真是习惯,还是让它们睡足了去黄州吧。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黄州贬谪期间所作。诗人以“不寐”为题,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全诗语言朴实,意象鲜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首句“闰年九月已重裘”,描绘了冬日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接着,诗人以“说着功名即自羞”表达了自己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和不屑,认为这些名利之事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第二句“病骨不禁霜气峭”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身体不适、心情抑郁的状态。这里的“病骨”和“霜气”都是象征性的元素,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孤独。而“峭”字则强调了这种痛苦和孤独的感觉是多么强烈和尖锐。
第三句“高风正送雁声遒”则描绘了一种壮丽的自然景象。这里的“高风”和“雁声”都是诗人用来表达自己情感的象征物。雁声悠扬,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而高风则是大自然的力量,它能够带走诗人的疲惫和烦恼,带来一种轻松和愉悦的感觉。
第四句“半杯浊酒如欺老”则通过饮酒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无助感。这里的“半杯浊酒”和“欺老”都是诗人用来表达自己情感的象征物。浊酒代表着人生的苦涩和无奈,而欺老则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无力改变的现实。
最后一句“一点青灯欲诉愁”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感。这里的“青灯”和“欲诉愁”都是诗人用来表达自己情感的象征物。青灯光暗,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和黑暗;而欲诉愁则表达了诗人对内心痛苦的渴望和期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使得整首诗成为了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