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何曾惯市尘,今朝也复入城闉。
太平有象人人醉,造物无私处处春。
九陌莺花娱病眼,一竿风月属闲身。
不缘兴尽回桡早,要就湖波照角巾。

【注释】

入城至郡圃及诸家园亭游人甚盛:进入城郭,到州府的园林以及各家的园林、亭台游玩的人非常热闹。

老子何曾惯市尘:老天爷怎么曾经习惯过城市里的尘埃?

太平有象人人醉,造物无私处处春:太平盛世的景象就像一幅画,人人都陶醉在这美好的景致之中,大自然也像一位公平无私的创造者,给万物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九陌莺花娱病眼,一竿风月属闲身:在九条大街小巷里,莺歌燕舞,花红柳绿,让人看了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而那一根斜插着的竹竿上摇曳的风月之姿,仿佛是诗人自己的闲情逸致。

不缘兴尽回桡早,要就湖波照角巾:不想兴致未尽就早早地划船回家,只想借着湖面映照的阳光,把头巾上的灰尘洗净。

【赏析】

此诗作于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冬。当时作者任江东转运副使,因与权臣韩侂胄不合,被诬陷罢职家居。这首诗是诗人在归家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首联“入城至郡圃及诸家园亭游人甚盛”描绘了诗人从城市到乡村的所见所闻。诗人通过观察发现,无论是郡圃还是各家的园亭,游人们都非常热闹,纷纷前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尽情地享受这美好的时光。这里的“游人”“繁华”“喧闹”等词语,都生动地展现了城市的繁荣昌盛。

颔联“老子何曾惯市尘,今朝也复入城闉”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诗人以“老天爷”自称,表示自己从未习惯过城市的喧嚣和尘埃。如今又回到了城市中生活,不禁感叹:“今天又回到了这个充满尘世气息的地方”。这里的“尘世”和“喧哗”等词语,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和厌恶。

颈联“太平有象人人醉,造物无私处处春”则是对诗人所看到的美好景象的赞美。在这里,诗人描绘了太平盛世的美好画面:人们陶醉在美好的环境中,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大自然也像一位公平无私的创造者,为万物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这里的“太平”“醉美”“春风”等词语,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尾联“九陌莺花娱病眼,一竿风月属闲身”延续了前两联的主题。诗人继续描述自己在城中的生活:在九条大街小巷里,可以看到莺歌燕舞、花红柳绿的美丽景色;而在一处安静的地方,还可以看到摇曳生姿的风月之美。这里,诗人用“娱”“属”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城市中的美景与自己的闲适生活。

最后一句“不缘兴尽回桡早,要就湖波照角巾”则是诗人对自己的生活态度的表述。他不愿意过早地结束游赏,而是选择在湖面上享受阳光和微风拂面的感觉。这里的“兴尽”“湖波”等词语,都表达了诗人对于悠闲自在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