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庭八载窃荣名,一饱心知合自营。
牍后落衔便手倦,月头镌俸喜身轻。
弊衣不补惟频结,浊酒难谋且细倾。
赖有东皋堪肆力,比邻相唤事冬耕。
【解析】
题干要求对诗句进行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注释的提示,从思想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分析即可。
首句“祠庭八载窃荣名”,点明了时间、地点,交代了诗人被派往南康军任职的时间及任职的地方。“窃”字突出了诗人初到任时的谨慎小心。“窃”字既写出了诗人初到任时小心从事的态度,也表现了诗人对这次任命的无奈。“祠庭”即公署,这里指军府。诗人在公署八年,不敢有丝毫懈怠。这一句是全诗的基调,写诗人勤勉谨慎的为官态度。
颔联“牍后落衔便手倦,月头镌俸喜身轻”,写诗人在公署中勤勉谨慎地工作,但同时也感到了辛苦与劳累。“牍后落衔”是说在公文处理之后,笔管里就积满了墨迹;“落衔”比喻文思敏捷,笔耕不辍。“牍”指公文。“月头镌俸”意谓每月领取俸禄的时候,都因劳累而心满意足。“月头”指月终,“镌”意为雕刻,“俸”指官吏的薪俸。诗人虽然勤勉,但却感到身心疲惫不堪。
颈联“弊衣不补惟频结,浊酒难谋且细倾”,写诗人在繁重的职务中,仍不忘关心国家大事,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并以此自慰。“弊衣不补”表明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自己的清贫。“结”是结纳的意思。“浊酒”指的是浊酒,这里指浊酒能暂时慰藉诗人苦闷的心情。“细倾”是慢慢地喝,表示自己心情烦闷时,只好借助于饮酒来排遣愁苦。
尾联“赖有东皋堪肆力,比邻相唤事冬耕”,写诗人虽身处官场,却能利用空闲的时间,与邻居一起耕种,体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田园生活情趣。“东皋”是东边的高地上,此处泛指田间。“堪肆力”是指能够尽情劳作。“相唤”是相互召唤,彼此呼应的意思。“冬寒”,冬天寒冷。“事冬耕”意谓趁着农闲时节,与邻里一同耕作。这两句写诗人在繁忙的公务之余,仍不忘关心百姓的生活,与邻居共同耕作,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答案】
(1)祠庭八年窃荣名,一饱心知合自营。
牍后落衔便手倦,月头镌俸喜身轻。
弊衣不补惟频结,浊酒难谋且细倾。
赖有东皋堪肆力,比邻相唤事冬耕。
译文:
我在南康公署供职已有八年了,由于没有功劳而得到这份官职我内心十分不安。
每天处理完公文后就会感到疲倦,而领取俸禄的时候则会感到高兴而轻松。
破旧的衣服破了又补不上,只能不断地打结系着它;喝的是浑浊的酒,难以消解心中的烦闷,于是慢慢地将酒喝完。
幸好有一个好邻居可以一起劳作,与他们互相呼唤着去田间耕作过冬。
赏析:
本诗描写了一位官员在公署供职八年后的心态变化。前四句总写其为官八载,勤奋敬业,尽心履职。“窃”字表现出他初到任时的谨慎小心,“八载”表明他勤勉地在公署供职了八年时间。“心知合自营”说明他有一颗为官为民的心。“牍后落衔便手倦,月头镌俸喜身轻”二句进一步写他勤恳工作的情形。“牍后落衔”是说在公文处理之后,笔管里就积满了墨迹;“月头镌俸”意谓每月领取俸禄的时候,都因劳累而心满意足。“月头”“镌”都是动词,分别表示刻、雕之意。“牍”“俸”均指文书、薪水等物事。“手倦”“喜身轻”则描绘出一幅勤政爱民、劳逸结合的官员形象。
后四句写诗人在繁忙的职务中,仍不忘关心国家大事,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并以此自慰。“弊衣不补”表明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自己的清贫。“结”是结纳的意思。“浊酒”指的是浊酒能暂时慰藉诗人苦闷的心情。“细倾”是慢慢地喝,表示自己心情烦闷时,只好借助于饮酒来排遣愁苦。
最后两句写诗人虽身处官场,却能利用空闲的时间,与邻居一起耕种,体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田园生活情趣。“赖有东皋堪肆力”,意思是有了田地,就能够尽情地劳动;“相唤”则是互相呼唤的意思。“冬耕”指的是趁着农闲时节,与邻居一同耕作。
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在公署供职八年的经历以及他在这期间所表现出的勤劳精神,表达了他对为官者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