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设常关果是么,开门终日有谁过。
从来不省多车辙,此际真宜置爵罗。
尚许渔樵时剥啄,偶逢风月亦婆娑。
炎炎炙手须臾事,也比柴荆较几何。
新作柴门戏书
虽然设置了常关但果是么,开门整天谁经过。
从来不省多车辙,此时真宜置爵罗。
尚许渔樵时剥啄,偶逢风月亦婆娑。
炎炎炙手须臾事,也比柴荆较几何。
注释:
- 虽设:虽然设置。
- 常关:常设的门户。
- 果是么:果真如此吗?
- 开门:打开门。
- 终日:整日。
- 有谁过:有没有人经过?
- 省:知道。
- 车辙:车轮压出的痕迹。
- 此际:这个时候,这个时刻。
- 真宜:确实适宜。
- 置爵罗:放置酒爵和罗网(捕捉猎物的工具)。
- 尚许:还允许。
- 渔樵:打鱼砍柴的人。
- 剥啄:敲门的动作。
- 风月:自然景物。
- 婆娑:随风轻摆的样子。
- 炎炎:形容烈日炽热。
- 须臾:片刻、一会儿。
- 也比:与……相比。
- 柴荆:指简陋的居住环境,即柴门和篱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抒发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看法。
首句“虽设常关果是么”,诗人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常关”可以理解为常设的门户,象征着世俗的纷扰和诱惑。
次句“开门终日有谁过”,诗人描绘了一幅画面,他每天敞开门,却无人经过,这反映了他对孤独和寂寞的感受。同时,这句诗也暗示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
第三四句“从来不省多车辙,此际真宜置爵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这里的“车辙”可以联想到繁忙的交通,而诗人却说从未注意到;“置爵罗”则暗示了他在隐居生活中找到了一种宁静和满足。
最后两句“尚许渔樵时剥啄,偶逢风月亦婆娑”,诗人再次运用对比手法,将隐居生活与世俗生活进行对比。他虽然允许渔樵敲门,但也欣赏偶尔出现的美景,这反映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和自然的独特见解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