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手东窗初日明,残编未负老书生。
不胜多病畏寒雨,正得一霜方快晴。
客户饷羹提赤鲤,邻家借碓捣新粳。
柴荆莫怪无车马,恰要无人识姓名。

【注释】

初晴:天气刚刚晴朗。东窗:书斋。残编:未读的书。老书生:有学问的老读书人(自指)。不胜:受不了。多病:身体多病。畏寒雨:怕寒冷的雨水。正得一霜方快晴(刚下了一场霜,天就放晴了):刚下过一场霜,天气就晴朗起来。赤鲤:红色的鲤鱼(比喻美食)。羹:肉汤、鱼羹之类食物。碓(duì):石制舂米用具,这里指捣米的杵。粳(jīng): 粳稻,一种大米。柴荆:柴草编制的门帘。莫怪:不要责怪。识姓名:认识你。

【赏析】

此为一首田园诗。全诗描绘了一个农人清晨在田间劳作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赞美之情。

首句“袖手东窗初日明”,诗人用笔简洁而含蓄,勾勒出一幅晨曦初照、阳光普照农家的清新画面。东窗,即农家的后窗,是面向东方的。这一句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了农家清晨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农家的宁静与和谐。

第二句“残编未负老书生”,诗人转而描绘了一位有学问的老读书人仍在辛勤劳作的场景。残编,指未读的书。这一句突出了老读书人勤奋好学的特点,也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

第三句“不胜多病畏寒雨,正得一霜方快晴”,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农民的艰辛生活。这句中的“不胜”一词,既表达了农民因疾病而痛苦的心情,又表现了他们对大自然变化的恐惧与依赖。而“正得一霜方快晴”,则描绘出农民们盼望着秋收后的晴朗天气,以此来缓解他们的辛劳与疲惫。

接下来四句,描述了农家的日常劳作场景。第四句“客户饷羹提赤鲤”,描述了农家收到客人送来的鱼肉作为馈赠的情景。第五句“邻家借碓捣新粳”,则描绘了邻居借来舂米机捣制新米的情形。这两处描写都体现了农村生活中的互助与交流。

最后两句,诗人转向了对自身处境的描写。“柴荆莫怪无车马”,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农家却无人知晓自己的真实身份的无奈与辛酸。而“恰要无人识姓名”则透露出他对这种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生动地描绘了农民的生活状态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诗人通过对农家生活细节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与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农民生活的理解和认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