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毫端万斛珠,眼前百辈不枝梧。
盛名岂待它年见,公论何曾一日无。
我老杜门惟足睡,君豪折简固难呼。
此诗强欲相题目,堪笑衰翁胆满躯。
赠赵去华
赵子毫端万斛珠,眼前百辈不枝梧。
盛名岂待它年见,公论何曾一日无。
我老杜门惟足睡,君豪折简固难呼。
此诗强欲相题目,堪笑衰翁胆满躯。
注释:
- 赵子(赵去华):赵去华是作者的朋友,字子毫,这里称他为“赵子”。
- 毫端万斛珠:形容赵去华的文章如万斛明珠般珍贵。
- 眼前百辈:指当时的许多文人墨客。
- 枝梧:即“支吾”,应付,搪塞。
- 盛名:极高的声誉或名声。
- 它年:将来的某一年。
- 公论:公众舆论或公正的评价。
- 杜门:闭门不出,这里指退隐家居。
- 折简:书信的一种形式,用木片或竹片制成。
- 题目:此处意指对这首诗进行评价或赞赏。
- 堪笑:可笑。
赏析:
《赠赵去华》是一首赞美赵去华的诗。诗人赵去华,字子毫,被比作“毫端万斛珠”,意味着他有卓越的才华和丰富的学识。然而,在诗中,诗人并没有过分夸耀自己的成就,而是表达了一种谦逊的态度。他写道:“眼前百辈不枝梧”,意思是说他的成就并不依赖他人的赞誉或羡慕,而是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这种态度既体现了诗人的自信,也展示了他的成熟和稳重。
在诗的第二联中,诗人提到了“盛名”与“公论”。“盛名”意味着极高的声誉或名声,而“公论”则是指公众对他的评价或认可。诗人表示自己并不依赖这些外在的认可,而是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这一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自信和独立精神。
在诗的最后一联中,诗人以自嘲的方式结束全诗。他说自己虽然已经退隐家居,但仍然喜欢读书和写作。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朋友赵去华的敬佩和赞赏之情。这一联既是对赵去华的赞美,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这首诗通过赞美赵去华的才华、独立精神和谦逊态度,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友情和对其作品的高度赞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看淡的态度,以及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