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羸正怯倚阑干,纱帽还惊半指宽。
日漏云端才欲暖,风催梅信又成寒。
寻僧竹院逢茶熟,引鹤溪桥及雪残。
只道捐书差似达,庖丁数纸尚须看。
诗词如下:
平生碌碌本无奇,况是年垂九十时。
阿囝略如郎罢老,稚孙能伴太翁嬉。
阿囝略如郎罢老,稚孙能伴太翁嬉。
花前骑竹强名马,阶下埋盆便作池。
日漏云端才欲暖,风催梅信又成寒。
寻僧竹院逢茶熟,引鹤溪桥及雪残。
只道捐书差似达,庖丁数纸尚须看。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晚年的生活状态和感慨。首句“平生碌碌本无奇,况是年垂九十时”描绘了诗人一生平凡无奇的生活经历,以及他年岁已高的境况。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与家人的欢乐生活,“阿囝略如郎罢老,稚孙能伴太翁嬉”,展现了家庭温馨的场景。
诗人并没有沉浸在这种欢乐中,他转而感叹岁月无情,生命易逝:“一笑不妨闲过日,叹衰忧死却成痴。”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凉,诗人对生命的无常感到深深的忧虑,同时也对自己的老去感到遗憾。
在诗的最后一句中,诗人用了一种反讽的方式表达他对生活的热爱:“只道捐书差似达,庖丁数纸尚须看。”这句诗表达了他对读书和研究的兴趣和执着,即使年事已高,他仍然保持着对知识和学问的追求。这种坚持和执着让人深感敬佩,也反映出诗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描述,展示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他虽然年事已高,但在面对生命的无常和自己的老去时,依然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这种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