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移吟榻并池横,欲出柴门复懒行。
树罅忽明知月上,竹梢微动觉风生。
贫无醉日惟坚忍,疾遇凉秋亦渐平。
二尺灯檠元好在,便思相伴听蛩声。
【注释】
旋移:很快地移动。吟榻:吟咏时坐的矮几。柴门:指简陋的门,多用来形容家境贫寒。树罅(xià):树缝,树洞。竹梢:竹子尖端。坚忍:坚韧不拔。疾遇:疾病发作。凉秋:凉爽的秋天。二尺灯檠(qíng):形容灯光微弱的读书用的台灯。檠是古时用来支放书物的器物。蛩(qióng)声:秋虫鸣声。
【赏析】
《池上》是一首写景诗。作者以清幽淡雅的笔调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月夜图,借景抒情,寄寓了诗人内心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首联“池上”二字点明地点,交代了题中“池”的具体位置。“旋移吟榻并池横”,诗人刚把吟咏用的矮几搬到池边,就打算离开这里去散步。一个“并”字既写出了吟咏时诗人所站的位置,也表明了诗人在吟诵完诗歌之后,想要到池边走走的心情;“旋移”两个字则表现出诗人心情的急迫和行动的轻快,为下文写诗人离开后的情景做铺垫。“欲出柴门复懒行”,这一句描写的是诗人离开不久的情景。从“欲”字可以看出,诗人本来想离开的,但因为懒散,所以迟迟不愿离去。“柴门”指的是简陋的小门,多用来形容家境贫寒的人居住的地方。这句通过写诗人的住处来表现诗人的生活状态,进一步为下文写“病起”做铺垫。
颔联“树罅忽明知月上,竹梢微动觉风生。”两句紧承上文“柴门”,继续描写诗人离开不久后的情景。诗人刚离开没多久,忽然发现月光从树缝里照进来,于是知道是月亮升起了。同时,他感到一阵微风吹过,原来竹子顶端的叶子在微微晃动,好像在随风摆动。这一联写的是诗人在月色和风声的陪伴下走出柴门的情景。“忽”、“知”、“动”三个字分别运用在“树罅”、“月上”、“竹梢”这几个词上,使诗句更具有画面感和动态感,更加生动形象。
颈联“贫无醉日惟坚忍,疾遇凉秋亦渐平。”两句继续写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诗人虽然家境贫寒,但每天还是坚持饮酒,以此来抵御生活的艰辛。到了秋天,因为身体有些不适,诗人的心情也开始变得平静起来,不再像以往那样急躁不安了。这里的“坚忍”和“渐平”都是对前面两个“疾遇”的回应,即在身体不适的时候,依然坚持喝酒,保持内心的平静;而随着身体的恢复,心情也逐渐变得平和。这一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心态变化,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尾联“二尺灯檠元好在,便思相伴听蛩声。”两句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二尺灯檠”指的是古人常说的“一室之中有两烛光”的照明设备。“便思”则表示诗人在看到这种照明设备后,产生了一种想要与它相伴的愿望。最后一句“便思相伴听蛩声”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即诗人在看到这种照明设备后,产生了一种想要与它相伴的愿望,因此想要静静地坐下来听蟋蟀的声音。这里的“便思”二字表明了诗人对这种愿望的强烈追求,而“听蛩声”则又是一种很惬意的活动,可以让人忘却烦恼,享受宁静的时光。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中的一些词语如“旋移”、“忽”、“知”、“动”、“坚忍”、“渐平”、“元好在”等也都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得整首诗更加优美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