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新场滑似油,早禾已庆十分收。
虹霓不隔郊原雨,蜩蚻争催巷陌秋。
人乐风传迎社鼓,路长水溅采莲舟。
老翁自笑无它事,欲隐墙东学侩牛。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末年诗人郑思肖的咏物诗。郑思肖,字忆翁,号所南(“念南”之误),公元1243年出生于福建连江,因元兵入侵,国难当头,家破人亡。他隐居不仕,以书画自娱。此诗为郑思肖隐居在福建连江时的代表作。

首句点出秋稼已登,人们为之高兴,这是对丰收景象的赞美。二句写新场的稻谷长得好极了。“滑似油”,形容稻谷长得十分茂盛。“早禾已庆十分收”,意思是说早熟的稻谷已经收获了十分之一,也就是说,稻谷长得很好。三句写秋雨连绵,给庄稼带来好处。“虹霓不隔郊原雨”,是说彩虹和彩云挡住不了雨水的降落。“郊原雨”,指雨水。“蜩蚻争催巷陌秋”,是说蝉鸣和虫叫声都在催促秋天的到来。“巷陌秋”指街巷、道路两旁的景物都笼罩在秋天的氛围中。四句写人民的快乐,风传喜讯,迎接社鼓,采莲舟上溅起的水花,都是欢乐的象征。五句写老人的生活态度。他自得其乐,没有其他的事情,想隐姓埋名,像乡下卖牛人那样过着清静无为的日子。

郑思肖一生不与元人合作,不屈于元朝的统治,他热爱祖国,痛恨侵略者的暴行,他的诗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秋稼渐登识喜》就是一首爱国诗,它歌颂了农民劳动的辛苦和成果,也表达了作者对元王朝统治的不满和反抗。同时,诗中还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全诗语言朴实自然,形象鲜明生动,寓意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