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淡霜清夜漏迟,疏钟杳杳度南陂。
灯残有恨欲谁语,鸡老无声如我衰。
使入蜀川方在道,书传淮浦定何时。
若为可遣闲愁得,独拥寒炉爇豆萁。

【注释】

(1)霜夜,即深秋的夜晚。二首,两首诗。

(2)月淡霜清夜漏迟:月光淡薄,夜色清明,夜漏也慢了下来。漏,计时器上滴水的容器,这里指时钟。

(3)疏钟杳杳度南陂:远处传来稀疏的钟声悠悠地传过来。杳杳,隐隐约约。

(4)灯残有恨欲谁语:灯已经残了,心中充满怨恨,不知该向谁诉说?残,残余,这里是灯已烧尽了。

(5)鸡老无声如我衰:公鸡老了,不再鸣叫,就像我一样衰老衰弱。

(6)使入蜀川方在道:使者前往蜀地,正在路上。使,使者。蜀川,四川地区。

(7)书传淮浦定何时:书信传到淮水岸边,不知是什么时候的事了。淮浦,指淮河以北地区。

(8)独拥寒炉爇豆萁:独自抱着一捆柴草在火炉边取暖,点燃豆萁(ji qi,古代的一种食物)。

【赏析】

《霜夜》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和抒发作者感情的诗歌。诗人借写景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前途的忧虑与不安。首句“月淡霜清夜漏迟”,描绘了深秋之夜的寂静与清冷,营造出一个幽静而略带忧郁的气氛。第二句“疏钟杳杳度南陂”则通过远处传来稀疏的钟声这一细节,进一步烘托出夜的静谧与深沉。接着,第三四句“灯残有恨欲谁语,鸡老无声如我衰”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在感叹时光流逝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无奈的感慨。最后两句“使入蜀川方在道,书传淮浦定何时”以时间的流转来暗示人生的不确定性,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忧虑与迷茫。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细腻,是一首优秀的咏秋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