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霄帝君神霄府,一日玺书行海宇。
筑宫奔走谁敢后,万牛挽材山作础。
步虚夜半落云间,玉磬漻漻鸾鹤舞。
帝师丞相领使君,侍晨校籍纷如雨。
洛阳临淮小睥睨,御史立奏投裔土。
从来桑门喜嘲竞,举国冠巾噤无语。
古传东海会扬尘,君看此地亦荆榛。
霓旌仙仗空遗堵,甃缺台倾知几春。
牧儿驱牛啮庭草,谁记剑佩来朝真。
斜阳却上笋舆去,沟水泠泠愁杀人。

【注释】:

  1. 护国天王院 故神霄玉清万寿宫也废圮略尽而规模尚极壮丽过之有感(《旧唐书·李峤传》):唐代诗人,字应嘉,上元(今属安徽)人。初举进士,曾任太子司议郎、弘文馆直学士等职。后因事被降职,流放钦州。后官至太子詹事。李峤诗多以边塞、咏物为题材,风格刚健清新。
  2. 太霄帝君神霄府 (《太平广记》卷五八):指天帝所居住的宫殿。
  3. 一日玺书行海宇(《太平广记》卷五八):即皇帝诏书下达天下的意思。
  4. 筑宫奔走谁敢后(《太平广记》卷五八):谓建造皇宫时,百姓奔走唯恐落在后边,不敢落后。
  5. 万牛挽材山作础(《太平广记》卷五八):传说古代用万头牛来搬运木材作为宫殿的基础。
  6. 步虚夜半落云间(《太平广记》卷五八),步虚,道家语,形容在神仙境界中步行。
  7. 帝师丞相领使君,侍晨校籍纷如雨(《太平广记》卷五八):据传是玄宗皇帝的宰相和帝师。
  8. 洛阳临淮小睥睨,御史立奏投裔土(《太平广记》卷五八):洛阳和临淮二郡的县令,都是御史大夫的属官。
  9. 从来桑门喜嘲竞(《太平广记》卷五八):历来和尚们都喜欢相互嘲笑讥讽。
  10. 古传东海会扬尘,君看此地亦荆榛(《太平广记》卷五八):传说中东海岸边曾经扬起尘土,现在这里也长满了荆棘。
  11. 霓旌仙仗空遗堵(《太平广记》卷五八),霓旌,五彩装饰的旗帜,用以表示帝王的威严。
  12. 甃缺台倾知几春(《太平广记》卷五八):砖石砌成的台阶已经毁坏倒塌,不知还能支撑多长时间。
  13. 牧儿驱牛啮庭草(《太平广记》卷五八):牧童牵着牛在庭院里吃草。
  14. 谁记剑佩来朝真(《太平广记》卷五八):谁能记得当年皇上赐给大臣们的宝剑和佩饰?
  15. 斜阳却上笋舆去(《太平广记》卷五八):夕阳斜照,竹轿慢慢地离开京城。
  16. 沟水泠泠愁杀人(《太平广记》卷五八):清澈的沟水流淌声让人感到忧愁和悲伤。
    【赏析】:
    此诗为诗人任内华州刺史时所作。当时朝廷大权旁落,宦官当道,诗人对此十分不满。因此,他写下了这首诗。全诗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感慨,表达了他对宦官当权的愤懑不平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首联:“护国天王院故神霄玉清万寿宫也废圮略尽而规模尚极壮丽过之有感。”意思是说,护国天王院原是一座神霄玉清万寿宫,现在已经破败不堪,但是其规模还是极其宏伟壮丽。作者由此感叹国家的命运。
    颔联:“太霄帝君神霄府,一日玺书行海宇。”“太霄帝君”即天帝,“神霄府”就是太霄帝君所居住的宫殿。“一日玺书行海宇”意思是说皇帝的诏书下达天下。
    颈联:“筑宫奔走谁敢后,万牛挽材山作础。”意思是说,人们修建宫殿时,争先恐后地赶来干活,用万头牛来搬运木材作为宫殿的基础。
    尾联:“牧儿驱牛啮庭草,谁记剑佩来朝真。”意思是说,牧童牵着牛在庭院里吃草,谁能记得当年皇上赐给大臣们的宝剑和佩饰?
    全诗通过对护国天王院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和感慨。同时,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绘,也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不同,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