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实多邅,九折行晚途。
忧伤日熏心,惊见颊与颅。
稍生秋风时,竞出寒雨馀。
星星初尚稀,𧥄𧥄不可除。
昔如春柳妍,今作霜蓬枯。
蓬枯有再绿,念我岂得如。
平昔乐方外,固与功名疏。
投镊三叹息,金丹岂无书。
【解析】
此诗为作者晚年所作,是一首感时伤世之作。
“白发”句:感叹时光的无情,人到老年头发变白。
“我生实多邅”,诗人感叹自己一生坎坷,屡遭挫折,不得志,人生道路曲折。
“忧伤日熏心,惊见颊与颅”。岁月蹉跎,鬓发已白,而忧心忡忡,令人心悸。
“秋风”“寒雨”二句:诗人感叹年事渐高,身体衰微,衰老之态难以掩饰。
“星星初尚稀,𧥄𧥄不可除”,诗人感叹自己的白发,虽不多,但却无法隐藏。
“昔如春柳妍,今作霜蓬枯”,诗人感慨岁月催人老。
“平昔乐方外,固与功名疏”,诗人感叹曾经远离尘嚣、寄情于山水的生活,现在却感到无趣。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现实的无奈,抒发了他内心的忧愁和孤独,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无奈。
【答案】
译文:
白发让我在晚年时感叹时光的无情,我生来就多遭挫折,在九折的道路上行走,行至晚年,又遭遇了秋风吹拂、冬雨降临,岁月蹉跎,鬓发已白,而忧心忡忡,令人心悸。
岁月蹉跎,鬓发已白,而忧心忡忡,令人心悸。
秋风和寒雨中,我的白发逐渐增多,尽管努力遮掩,仍然无法消除。
昔日的我如同春风中的杨柳般俊美,如今却成了一根枯萎的芦苇,令人唏嘘。
曾经我远离了世俗纷争、远离喧嚣,寄情于山水之中;而现在却感到无趣。
平昔我乐于隐居生活,确实与功名利禄疏远。
赏析: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于诗人安史之乱爆发后,当时诗人困居夔州,他登临城楼,面对苍茫大地,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这组即景抒情的佳作。
第一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紧扣题目中的“风急”,写出了风势之急,也暗示出诗人内心激荡的情怀。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诗人登上高台,极目远眺,只见草木零落,一片萧条景象,江水汹涌奔流不息。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悲秋”点明了诗人所处环境及心境,同时也暗含着诗人身世浮沉的悲哀。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以悲凉的语调收束了全诗。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了自己飘零半生的身世,想到自己年华老去,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现状,心中充满了愁苦。
第二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杜甫著名的名句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负盛名的名句之一。“落木”指树叶脱离树枝纷纷飘落的景象,“萧萧”即形容树叶飘落的声音。这句诗的意思是看到树木的叶子已经凋谢落下,看到滚滚向前不断涌来的江水。这里的景物描写十分形象生动,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秋天的深秋里,落叶满地,江水滔滔的场景,使人仿佛置身于那茫茫的秋色之中。诗人用“落木萧萧下”来表现秋天的凄冷,用“滚滚来”来表现长江水的浩瀚,都十分恰当贴切,让人印象深刻。
第三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是杜甫自叹身世之作。诗人说,自己一生都在异乡漂泊流浪,到处奔波,像秋天一样凄凉悲伤;自己年纪老了,又有疾病缠身,不能为国家做更多的事情,只能独自登上高处眺望远方。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说自己一生漂泊不定,四处奔波,像秋天一样凄凉悲伤;自己年纪老了,又有疾病缠身,不能为国家做出更多的事情,只能独自登上高处眺望远方。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第四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是杜甫抒发自己壮志未酬之情的诗句。意思是自己虽然年岁已高,但却仍怀有壮志未酬的心情。诗人说自己头发花白,是因为自己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自己潦倒不堪,是因为自己没有找到合适的归宿。这句诗的意思是虽然年岁已高,但是诗人仍然心怀壮志未酬之情。诗人用“繁霜鬓”来形容自己的头发花白,用“浊酒杯”来形容自己的潦倒不堪。这句诗中的景物描写十分形象生动,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坐在高台上眺望远方的场景。
第五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是杜甫抒写人生境遇的句子。意思是诗人说自己虽然年岁已高,但是仍然怀有壮志未酬的心情;说自己潦倒在困境中,却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人生信念。诗人用“繁霜鬓”来形容自己的头发花白,用“浊酒杯”来形容自己的潦倒不堪。这句诗中的景物描写十分形象生动,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喝着浊酒度过难关的场景。
第六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意思是说自己虽然年岁已高,但是仍然怀有壮志未酬的心情;说自己潦倒在困境中,却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人生信念。诗人用“繁霜鬓”来形容自己的头发花白,用“浊酒杯”来形容自己的潦倒不堪。这句诗中的景物描写十分形象生动,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喝着浊酒度过难关的场景。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情感深沉真挚,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