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纷满梳,衰颜不堪照。
百年忽已半,去日如过烧。
平生功名心,上马无燕赵。
尔来阅世故,万事惊错料。
岂无旧朋俦,联翩半廊庙。
谁能伴此老,溯峡听猿叫。
锦城得数公,意气如再少。
偷闲访野寺,系马追一笑。
新糟厌玉狸,畏酒亦复釂。
古殿鼪鼯豪,坏壁冠佩肖。
摩挲宋公诗,句法叹高妙。
正如霓裳曲,零落得遗调。
归途缭长堤,掠面霜气峭。
佳游不可忘,落笔君勿诮。
【注释】
①大智寺:位于江西吉水,唐代建。
②衰颜:衰老之容。
③百年:指人生七十岁。
④无燕赵:意谓没有燕地赵国那样的雄才大略。
⑤尔来:近日以来。阅世故:经历了许多世事。
⑥上马无燕赵:意谓自己不能像燕国赵括那样驰骋疆场,建功立业。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⑦联翩:形容朋友众多。半廊庙:指在庙堂中任职的人很多。
⑧溯峡听猿叫:溯,逆流而上;峡,深谷。听猿叫,听猿猴的叫声。语出晋陶潜《饮酒》诗。
⑨锦城:今四川成都。
⑩宋公:即宋代诗人苏东坡(苏轼)。
⑪新糟:新酿成的酒,喻新鲜事物。玉狸:美酒。釂:同“酌”。酳,斟酒。
⑫鼪鼯:传说中的一种猛兽。豪:雄壮。冠佩肖:冠佩像鸟兽的形状。
⑬摩挲:抚摩、抚摸。
⑭霓裳曲:唐教坊曲名,后用以泛指歌舞音乐等文艺作品。
⑮零落得遗调:意谓这些歌曲都已失传了,只剩下一些残余的声音。
⑯缭:绕行。长堤:长长的堤坝。
⑰掠面霜气峭:形容天气寒冷,寒气逼人。
⑱佳游:美好的游览,这里指游览大智寺。
⑲落笔君勿诮:意谓你写诗的时候不要嘲笑我。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退居江西吉水时所写。全诗以“游”字贯串,描绘了作者游大智寺所见所闻,反映了他晚年生活的孤独寂寞。
一、首联总提游寺所见。“脱发纷满梳,衰颜不堪照”,这是诗人对自身形象的直接描写,也是全诗的总纲。“发秃”,既是衰老的标志,又是年老体衰的反映;“衰颜不堪照”,则表明诗人已无法承受外界的任何刺激。一个“纷”字和一个“堪”字,既写出了诗人对自己衰老形象的无奈,又写出了他面对现实而无力改变的心理。
二、颔联承“衰颜”而展开,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百年忽已半”,诗人感叹自己已经度过了大半生;“去日如过烧”,则是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和惋惜。这两个比喻,不仅生动地刻画出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而且通过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内心对于生命流逝的无奈和悲哀。
三、颈联紧承“去日如过烧”而来,诗人开始反思自己在人生中的所作所为。“平生功名心,上马无燕赵”,意谓自己虽然有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但在现实中却无法施展才华;“尔来阅世故,万事惊错料”,则是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忆和总结,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感慨。这两个比喻,都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四、尾联转入对友人的思念。“岂无旧朋俦,联翩半廊庙”,诗人感叹自己身边虽然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却没有能够一起共同度过难关的人;“谁能伴此老,溯峡听猿叫”,更是诗人对于友情的渴望和期待。这两个句子,都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执着追求。
五、尾联再回到对大智寺的游赏,但此时的情感已发生了转变。“锦城得数公”,“锦城”即成都,诗人在这里赞美那些能够与自己共度时光的朋友;“意气如再少”,则是诗人对自己年轻时期的回忆和怀念。然而,诗人并未因此感到满足或快乐,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六、尾联以“归途缭长堤,掠面霜气峭”作为收束,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种种忧虑和不安。“归途”暗示着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而“掠面霜气峭”则描绘出诗人在寒风中前行的景象,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感。同时,这一结尾也巧妙地与开头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七、整首诗情感细腻、深沉且富有变化。从对自我形象的描写到对生命和时间的感慨;从对过往经历的回忆到对友情的珍视;从对大智寺的游赏到对未来的忧虑和不安;诗人都表现出了其独特的审美趣味和情感体验。这种情感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