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头颅羞五鼎,狄鱼眼眶参隽永。
两螯何罪蟹丧躯,一脔可怜牛断领。
霜刀斫脍几许痛,公子方夸醉魂醒。
物生怖死与我均,砧几流丹只俄顷。
哀哉堂堂七尺身,正坐舌端成业境。
豪华只可夸仆妾,报应那知类形影。
世间扰扰何时了,一念超然差若颖。
不妨瓦钵饱晚菘,更汲山泉试春茗。
【解析】
本诗是一首五言排律,首句写黄雀头之小。第二、三句用《庄子·外物》中的“蟹六跪而二螯”的典故,以“蟹丧躯”“牛断领”比喻两螯何罪,蟹和牛都是被“刀俎”所害,但它们的结局迥异。第四句“霜刀斫脍几许痛”,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脍”之痛苦。第五、六句用《晋书·石崇传》中“王恺有宝珠,大如鸡卵,光彩照人。恺恃此夸示宾友。咸视之,指以示崇。崇因博求天下之奇物,遂持玉斗至,径丈四,光气俱前,乃揖崇曰:‘一生无此宝矣。’王恺不信,崇因得开之。”的典故,借“公子方夸醉魂醒”讽刺王恺的豪奢。第七、八句,由“物生怖死与我均”到“砧几流丹只俄顷”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死的感慨。第九句“哀哉堂堂七尺身,正坐舌端成业境”用《史记·管晏列传》中“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舍之……”的故事,来表达自己虽身处困境却仍能保持人格尊严,不为势利所动的傲骨。第十句“豪华只可夸仆妾”用《世说新语·汰侈》中的“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恺嫉之,向崇道:“公有牛,崇有羊,止知以痴婢候客,不知以礼接待宾客。”崇曰:“君候已具至矣!今复有,当尽毙之。”其争豪如此。”“报应那知类形影”化用佛家因果报应的思想,表明自己的清白。最后两句“世间扰扰何时了,一念超然差若颖。不妨瓦钵饱晚菘,更汲山泉试春茗”的意思是:世事纷扰,何时才能了结?但只要心念一转,就能超越凡俗,享受生活的乐趣。最后两句是作者在感叹人生的同时,也抒发出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哲学。
【赏析】
这首诗通过咏叹酒筵上一位谈吐不凡的客人赞叹狄鱼眼眶之美一事展开,抒发了自己的愤懑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不屈的意志。
首联先写黄雀之小。颔联借用《庄子·外物》中的典故,用螃蟹和牛肉被宰割的惨状,比喻自己两颊上的痣多么显眼。颈联写刀切脍肉的痛苦。尾联则从反面说理,说明富贵荣华只能令人陶醉一时,而真正的快乐却是超然物外,闲适自得的生活情趣。
这首诗语言流畅自然,风格质朴自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译文:
坐在宴席上的客人有谈论狄鱼眼眶美丽的,感叹之后写下了这首诗。
黄雀头太小可以羞于鼎中五味;狄鱼眼眶太大,显得特别醒目。
两只蟹脚为什么有罪而要失去整个身躯?一块牛肉又为何会失去它的躯体?
刀锋砍下去多少痛苦的声响?可是这位公子却因此感到酒意全消。
万物生长都害怕死亡,我也害怕死亡,就像砧板一样顷刻间就会流满鲜血。
悲哀啊,堂堂七尺高的身子,正像舌头一样地活着,却又像死了一样地活着。
华丽的服饰只能夸耀给仆人和奴妾,报应却如同影子一般无处不在。
世间纷繁复杂的事情何时才能结束呢?一旦有了一念的解脱就仿佛有了明辨是非的智慧。
不必用瓦盆装饭,我宁愿吃饱吃好,再喝一口山泉水尝尝春天的茶水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