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山下春雪晴,莽莽惟有蒺藜生。
射麋食肉饮其血,五谷自古惟闻名。
樵苏切莫近亭障,将军卧护真长城。
十年牛马向南睡,知是中原今太平。
诗句如下:
射麋食肉饮其血,五谷自古惟闻名。
樵苏切莫近亭障,将军卧护真长城。
十年牛马向南睡,知是中原今太平。
翻译如下:
在焉耆山下春天的雪后天空晴朗,一片莽莽之中只有蒺藜生长。射杀麋鹿吃它的肉喝它血的滋味令人难忘,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五谷的重要性。千万不要靠近亭台屏障,将军在这里守护着真正的长城。经过十年的战乱,现在终于可以安心休息了,知道中原现在已经太平。
注释如下:
- 焉耆山:指代地名,位于中国新疆地区。
- 春雪晴:描绘了天气转暖,雪融化的景象。
- 莽莽惟有:形容地势辽阔,草木丛生。
- 惟闻:只是听说/只是听闻。
- 射麋:古代的一种狩猎方式,用弓箭射击麋鹿。
- 饮其血:食用猎物的血肉。
- 汉家:指汉朝或汉族。
- 诏用李轻车:可能是指汉代皇帝对某位名叫李轻车的官员的任命或召唤。
- 万丈战云:形容战场上浓密且壮观的雾气或云雾。
- 压垒:这里指构筑防御工事或壁垒。
- 牛马:比喻战争后的疲惫之民。
- 中原:指代中国中原地区,泛指中国。
- 太息:叹息。
- 投鞍欲眠:放下武器,准备休息。
- 大胡、太息、小胡:可能指不同身份的人,如士兵、平民等。这些人物可能是战争中的不同角色,他们各自有其悲欢离合的故事,共同构成了战争与和平的宏大叙事。
赏析如下: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描绘出一幅战争之后的宁静景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深刻反思。同时,诗中也展现了人与自然、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人们在灾难面前的不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