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方城一何壮,大路并驰车百两。
军书插羽拥修门,楚王正醉章华上。
璇题藻井穷丹青,玉笙宝瑟声冥冥。
忽闻命驾游七泽,万骑动地如雷霆。
清晨射猎至中夜,苍兕玄熊纷可藉。
国中壮士力已殚,秦虏东来遣谁射。

【注释】

楚宫行:乐府诗。旧题下有“楚明光宫西曲”五字,疑即此诗。

方城:《左传》载晋文公与楚成王相会,楚子谓穆叔曰:“方城以为城,汉水为之池,虽臣入关,郑武公、庄公之属,不闻所畏焉。”后以指坚固的城墙。

大路并驰:大道上并驾齐驱的车马。

军书:军中传递的命令文书。

修门:高大的门楼。

璇题藻井:雕琢精美的天花板。

冥冥:幽深寂静的样子。

命驾游七泽:命令驾车前往七泽游玩。

苍兕、玄熊:传说中犀牛和黑熊一类的野兽。

苍兕:指黑角的犀牛;玄熊:指黑毛的熊。

可藉:可供猎取。藉,通“藉”,猎取。

国中壮士:国家中的勇士。

力已殚:力气已经耗尽。

秦虏:指秦国侵略者。

遣谁射:派谁去射。遗,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楚国都城的壮丽景象及作者对楚地的热爱之情的抒情诗。全诗写景叙事兼用比兴手法,富有浪漫主义色彩。首二句先描绘楚宫宏伟壮观的景象,接着写宫中宴饮歌舞场面之盛,最后又写到楚王出游打猎的欢乐情景。末两句写楚人对国土沦陷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侵略者在楚地进行掠夺,表达了诗人对故土被侵占的悲痛心情。

开头两句“汉水方城一何壮,大路并驰车百两。”描写了楚宫宏伟壮观的景象。“方城”,是指高大的城墙。“汉水方城一何壮”,意思是说雄伟的楚宫殿就建在宽阔平缓的汉水岸边,其气势之磅礴,令人叹为观止。“大路并驰”,指的是大道上并驾齐驱的车马如潮水般涌动。“车百两”,指车上装饰华丽、价值连城的珍宝无数。

中间四句“军书插羽拥修门,楚王正醉章华上。”进一步渲染了楚宫宴饮的盛大场景。“军书”指的是军中传递的命令文书,“插羽”指的是将书信插在羽毛上以便快速传达。“军书插羽拥修门”,意指楚国宫廷内充满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各种军事情报不断传来。“楚王正醉”则是指楚王沉醉于酒色之中。“章华”,即章华台,是古代楚国的一座著名宫殿。这两句通过夸张手法,描绘了楚王沉迷于奢靡生活的荒淫无度,同时也暗示了楚国内部危机四伏、动荡不安的局面。

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写出楚宫宴会的热闹非凡和楚王的威风凛凛:“璇题藻井穷丹青,玉笙宝瑟声冥冥。”这里,“璇题藻井”指的是宫殿内的天花板雕刻精美,图案绚丽多彩。“玉笙宝瑟”则是形容乐器制作精美、音色悠扬动听。“冥冥”,则是指宴会上的歌声悠扬、气氛热烈。这两句通过对宴饮场面的描写,展示了楚国宫廷的繁荣昌盛和楚王的尊贵地位。同时,也暗示了楚国内部的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

随着时间的流逝,楚国的辉煌已经不再属于自己。诗人突然转变语气,发出了感慨:“忽闻命驾游七泽,万骑动地如雷霆。”这里的“命驾”,是指奉命出行;“七泽”,指的是位于今河南禹县西北的颍川地区。诗人在这里用“雷动”来形容楚王出游时的浩大声势,暗喻其气势磅礴、声势浩大。而“万骑动地如雷霆”则是说跟随在楚王身边的随从骑兵如雷霆般震撼大地,展现出强大的力量和威严。

尾联两句“清晨射猎至中夜,苍兕玄熊纷可藉。”则描绘了楚王出游打猎的欢乐情景。“清晨射猎”指的是一大早就开始进行狩猎活动,“黄昏中夜”则表示狩猎一直持续到天黑。“苍兕玄熊”分别指的是黑色的犀牛和黑色的熊,都是楚王狩猎的对象。这两句通过对楚王打猎场面的刻画,展现了楚王在狩猎中的勇猛果敢和英姿飒爽。同时,也反映了楚王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语言,展现了楚国宫室的壮丽与繁华,以及楚王的威风与豪气。但诗人并没有沉浸在这种盛世景象中而忘却了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痛苦。相反,他在赞美的同时,也深深表达了对故土沦陷、百姓遭受苦难的痛心疾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贯穿全篇,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更具备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