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八月秋始凉,梧桐叶落覆井床。月明缟树绕惊鹊,露下湿草啼寒螀。
丈夫行年过六十,日月虽短志意长。匣中宝剑作雷吼,神物那得终摧藏。
君不见昔时东都宗大尹,义感百万虎与狼。疾危尚念起击贼,大呼过河身已僵。

【注释】

会稽:今浙江绍兴市。

始凉:开始变凉了。

井床:井台上的床,这里指井栏。

缟树:皎洁如白色的树。缟,白色。

惊鹊:受惊而飞起的喜鹊。

寒螀(jiáng):寒蝉,一种秋天鸣叫的昆虫。

行年过六十:到了六十岁。

日月:指时光。

神物:神奇的物品。

摧藏:摧毁、埋没。

大尹:古官名,这里指代古代的大官或宰相。

义感:有道义感召。

疾危:处境危急之时。

起击贼:起来抗击敌人。

河:黄河。

身已僵:身体已经僵硬不动了。

【赏析】

《感秋》是一首咏叹人生和时局的诗,通过写自己一生的经历,抒发对国家前途、人民命运以及个人遭遇的忧虑。全诗感情奔放激烈,笔力雄健有力,气势磅礴,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首联“会稽八月秋始凉,梧桐叶落覆井床。”点明了时间、地点,渲染了秋意。开头两句描写了一个典型的秋季景象:在八月里,会稽的天气已经转凉,树上的叶子纷纷飘落下来,落在了井架上。这两句诗不仅交代了时间和地点,而且描绘出了一个典型的秋日景色,为下面的议论做了铺垫。

颔联“月明缟树绕惊鹊,露下湿草啼寒螀。”则进一步展开了对秋景的描述。月亮明亮地照耀着整个树林,洁白的树叶围绕着树枝摇曳;露水沾湿了草地,寒蝉在草叶上鸣叫。这两个画面既相互映衬,又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画面效果。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无奈之情。

颈联“丈夫行年过六十,日月虽短志意长。”则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感慨。他感叹自己已经到了六十岁,但是岁月短暂,而他的意志却非常坚定。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自豪和自信,也体现了他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尾联“匣中宝剑作雷吼,神物那得终摧藏。”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他拿起匣中珍藏的宝剑,让它发出雷鸣般的声音,以此来表示他不畏强敌、勇往直前的决心。他认为,那些看似强大的神物也无法阻止自己的前进步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和担忧。

整首诗情感激昂,意境开阔,既有细腻的描写,又有大胆的想象,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坚定的信念。同时,这首诗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沉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