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虫何唧唧,岁晚声出壁。
不惟懒妇惊,感此白头客。
壮年事征戍,万里不得息。
扬帆凌秋涛,策马赴山驿。
日照蛟鼍涎,雪印豺虎迹。
谁知七尺躯,幸脱九死厄。
前年补畿郡,入对瞻玉色。
报恩无死所,再拜衰泪滴。
即今故山归,愈叹老境逼。
不眠中夜起,仰视星历历。
中原何时定,铜驼卧荆棘。
灭胡恨无人,有复不易识。
【注释】
- 候虫:指蟋蟀之类的秋夜鸣叫的虫子,唧唧。
- 岁晚声出壁:岁月已晚蟋蟀发出叫声从墙壁中传出。
- 懒妇:懒惰的女人。
- 白头客:白发苍苍的老人。
- 壮年事征戍(zhēng shū):年轻时在边疆服役。
- 白头客:这里指自己。
- 扬帆凌秋涛:乘船顺江而上。
- 策马赴山驿:骑马前往山中驿站。
- 蛟鼍(tuó)涎:形容水流汹涌的样子,也比喻水势很大。
- 豺虎迹:形容雪下得很大,路上留有野兽踩踏的痕迹。
- 七尺躯:指人的身躯。
- 九死厄:多次濒临死亡的危险。
- 补畿郡:担任京兆尹等地方官职。
- 玉色:指美玉般的颜色。
- 报恩无死所:报答君王恩情没有死的地方。
- 衰泪滴:指悲伤流泪。
- 铜驼卧荆棘:铜制的骆驼被荆棘掩埋。
- 灭胡恨无人:指消灭胡人(北方少数民族)的仇恨没有人能理解。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局的担忧和对国家的忧虑。以下是逐句解释:
候虫何唧唧,岁晚声出壁。
不惟懒妇惊,感此白头客。
这句诗描绘了秋夜蟋蟀的呜咽声和人们因寒冷而惊醒的情景。”不惟”表示不仅仅,”懒妇”指的是生活安逸、无所事事的女子。整句诗通过蟋蟀的叫声,反映了人们因岁末将至而产生的不安和忧虑。
壮年事征戍,万里不得息。
扬帆凌秋涛,策马赴山驿。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年轻时在边疆服役的艰辛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壮年”表明诗人正值壮年时期,”征戍”指的是边疆的军事驻守。”万里不得息”意味着远离家乡,长时间无法得到休息。”扬帆”和”策马”描绘了诗人出征的场景,表现出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日照蛟鼍涎,雪印豺虎迹。
谁知七尺躯,幸脱九死厄。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战场上的经历。”日照蛟鼍涎”暗示了战争的激烈,”雪印豺虎迹”则表明敌人留下的足迹如野兽般凶猛。”七尺躯”指的是人身,”九死厄”则表示多次濒临死亡的危险。诗人以身许国,最终得以生还,这体现了他的英勇和坚定。
前年补畿郡,入对瞻玉色。
报恩无死所,再拜衰泪滴。
这句诗回忆了诗人在前一年担任京兆尹等地方官职的经历。”入对”是指皇帝召见他,”玉色”指的是皇帝的容貌。”报恩无死所”表示报答君王恩情没有死的地方。诗人再次拜谢皇上的恩德,不禁泪流满面。
即今故山归,愈叹老境逼。
不眠中夜起,仰视星历历。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即今故山归”意味着现在他已经回到了故乡。”愈叹老境逼”表达了他对自己衰老状态的无奈和感叹。”中夜起”表示夜晚不寐,起身仰望星空,反映出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中原何时定,铜驼卧荆棘。
灭胡恨无人,有复不易识。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中原何时定”意味着中原地区的统一何时能够实现。”铜驼卧荆棘”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国家的动荡。”灭胡恨无人”表达了诗人对消灭外敌的仇恨无人理解的感慨。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展示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