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蝉嘒新秋,老木立清晓。
我亦岸纶巾,寄傲万物表。
大千藏粒粟,浩劫过飞鸟。
痴子居其间,利欲自缠绕。
可怜荣进意,未向盖棺了。
浮名更吓鬼,白垩写丹旐。
我于斯世事,看破自少小。
老矣更何求,归哉憩林沼。
晓兴
乱蝉嘒新秋,老木立清晓。
我亦岸纶巾,寄傲万物表。
大千藏粒粟,浩劫过飞鸟。
痴子居其间,利欲自缠绕。
可怜荣进意,未向盖棺了。
浮名更吓鬼,白垩写丹旐。
我于斯世事,看破自少小。
老矣更何求,归哉憩林沼。
【注释】
- 晓兴:早晨起床后的兴致。
- 乱蝉:指树上的蝉鸣声音杂乱无序。
- 嘒:形容声音细小而微弱。
- 老木:指年岁高的老树。
- 大千:佛教语,代表三千大千世界,这里用来形容世间万象。
- 粒粟:指微小的粮食颗粒。
- 浩劫:极大的灾难。
- 痴子:指那些痴迷名利的人。
- 荣进:追求荣耀和晋升。
- 盖棺论定:旧时一种迷信说法,认为一个人死后才能评断其生前功过是非。
- 浮名:短暂的名声和利益。
- 白垩:白色的泥土,这里指代白色墙壁上画的字迹。
- 丹旐:红色的旗帜,这里指代红色棺材上的装饰。
- 我于斯:我对这一切(名利)已经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了。
- 自少小:自从年轻时起。
- 我于斯世事:对一切世态人情的领悟和理解。
- 老矣:年老了。
- 更何求:不再有什么追求了。
- 归哉:表示归隐之意。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人生哲理和内心感受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人生观。
首句“乱蝉嘒新秋”,以乱蝉的声音表现秋天的到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物的喜爱:“老木立清晓”和“我亦岸纶巾”,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在清新的早晨,独自欣赏自然之美的情景。诗人选择了一个静谧的时刻,以观察自然的方式,来反思自己对名利的看法。
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展开了诗人的思考:“大千藏粒粟,浩劫过飞鸟。”这里,诗人将整个世界比喻为一个巨大的仓库,其中包含了无数的粮食和飞鸟,暗示了世界的广阔与复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死无常、宇宙浩渺的感悟。
诗人并没有沉溺于这种宏大的思考之中,而是转向了对个人命运的思考:“痴子居其间,利欲自缠绕。”这句话揭示了人们常常被欲望所困扰,无法摆脱名利的追求。诗人通过对“痴子”和“利欲”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名利的厌恶和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可怜荣进意,未向盖棺了。”则是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度思考。他指出,人们往往在生命的尽头才后悔没有好好把握时机,追求名利,这种悔恨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反思。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和超然态度。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对现代人的一种启示,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