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七月热未已,渴乌呀呀井无水。
炎官护前不少敛,树头敢望秋风起。
天公老手亦岂难,雨来黑云如坏山。
瓦沟淙淙万银竹,变化只在须臾间。
老夫挑灯北窗下,山童夜归泥过踝。
草根促织有底忙,缣衣未赎还慨慷。

【注释】

七月:指农历七月。热未已:天气依然炎热。渴乌:乌鸦,此处泛指鸣叫的知了(蝉)。呀呀:叫声。井:井水。

炎官:古代传说中掌管火的神。敛:收敛。树头:树上。

天公:天帝。老手:指老天爷,即老天。亦岂难:难道很难吗?

雨来:雨水来临。黑云:乌云。坏山:像山峰一样倒塌。

瓦沟:屋檐下流水的地方。淙淙:水声。银竹:形容细碎的雨声。

须臾间:片刻之间。

老夫:我。挑灯:点亮灯火。北窗:北面的窗户。下:坐在地上。

山童:山里的童子。夜归泥过踝:晚上归来时,泥水没过了脚跟。

促织:蟋蟀。有底忙:到底在忙些什么。底:实在、真正的意思。

缣衣:细绢做的衣裳。未赎:还没有能换回。还慨慷(kǎng):很感慨的样子。慨慷:慷慨激昂。

【译文】

吴地七月天仍旧很热,口渴的知了还在树上鸣叫,井水却没有一点凉意;

太阳神保护着万物不使它们受到损伤,树上的知了敢望见秋风起。

天空的老神仙也并不是很容易就能让大雨降临的,雨水来临之时,乌云滚滚,像要压塌山冈一样;

屋檐下的流水潺潺作响,像万根银线一般,变化只在瞬间之间。

我点燃烛光坐在北窗之下,山里的孩子晚上回家泥水没过了脚踝。

蟋蟀的歌声真是令人感叹不已,丝织的衣服还没有能够赎回来就让人感到十分感慨啊!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在诗里描绘了一幅夏日江南的景象。全诗以景起,以景结,中间四句写“热”,最后两句写“凉”。全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把夏天的炎热和秋天的清凉写得惟妙惟肖,使人读后如临其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