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翁家山阴,其贫盖一国。
骨相异虎头,祠禄真鸡肋。
有米薪未具,坐待至曛黑。
躬耕岂所难,一饱非尔力。

【注释】

《幽居五首》,乐府旧题。五首皆言隐居者之生活。

放翁: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家山:家乡的山。

骨相:指人的骨骼和相貌。

祠禄:指祭祀神灵时所献上的祭品,这里借指官职。鸡肋:比喻微不足道,无用之物。

米薪:米和柴火。

至曛黑:直到傍晚。

躬耕:亲自耕种。

岂所难:难道有什么困难。尔:你。力:力量。

【译文】

在山阴县隐居,我的生活穷困到连一国之君都不如。

我的相貌与众不同,如同虎头一样奇特;但官衔和俸禄却像是鸡的肋骨一样,毫无用处。

家里还有余粮,但是柴火还没有买齐,只能等到天黑再做饭。

自己耕种田地难道有什么困难,能够吃饱饭就不错了,不需要什么力量。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生活的诗。作者以“贫”为由,自陈其贫。诗中的“五首”,指的是作者隐居山阴的五个时期,分别用五首诗来表现。此篇写的是第一个时期。当时,作者因反对议和派而受到排挤打击,被削职回到家乡山阴闲居。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不满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全诗语言质朴无华,不事雕琢,读来朗朗上口,自然流畅。

“放翁”,即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一生主张恢复中原,立志报国,却始终壮志未酬,晚年归隐山阴。这首《幽居五首》就是他隐居期间的作品。

开头两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清苦:“家山”“贫盖一国”。这里的“家山”,指的是作者的故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也暗指自己。“贫盖一国”表明了作者生活的贫困程度,意在表达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接下来两句,写自己的外貌与气质:“骨相异虎头,祠禄真鸡肋。”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的骨骼与老虎的头部相比较,将自己官职与鸡肋相比拟。这样既突出了自己独特的气质和个性,又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不屑一顾。

第三句,写自己的处境与困境:“有米薪未具,坐待至曛黑。”这里的“有米”指的是家中有粮食,“薪未具”则是指柴火还未买齐。这两句描绘了作者在家中等待家人准备饭菜的情景,表现了他孤独无助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不稳定,人们的生活难以保障。

最后两句,写自己的态度与决心:“躬耕岂所难?一饱非尔力。”这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决心和信心。他认为自己亲自耕种田地并不算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能够吃饱饭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别人的力量。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也表达了他对于生活的坚定态度。

整首诗语言质朴无华,情感真挚深沉。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通过对个人境遇的描写,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执着与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