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饷珍草,发奁惊绝奇。
正尔取嚼龁,炮制不暇施。
异香透昆仑,清水生玉池。
至味不可名,何止甘如饴。
儿稚喜语翁,雪颔生黑丝。
老病失所在,便欲弃杖驰。
晨鸡唤梦觉,齿颊馀甘滋。
寄声山中友,安用求金芝。

【注释】

饷:赠。珍草:珍稀的草药。

发奁:打开梳妆匣子,指取用。炮制不暇施:来不及加工烹调。

异香透昆仑:形容香气浓郁如穿透昆仑山般高远。昆仑:山名,在今中国新疆西部。

清水生玉池:形容水清得如同白玉砌成的池塘。

至味不可名:最美味的东西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儿稚:小儿。

语:说。

雪颔:白了头发。颔(hàn):下巴。

安用:何必。求金芝:寻求仙药。

寄声:告诉,传递消息。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对所赠草药的赞美,既突出了它的珍贵难得和神奇功效,也反映了自己对这草药的喜爱和珍惜之情。全诗四句为一联,共四联。前两联是写草药之珍贵和神奇,后两联是写诗人对草药的喜爱与珍惜,最后一句点明了诗人对这草药的感激之情,并抒发了作者向往神仙、追求长生不老的幻想。

首联写收到客人赠送的珍贵草药,开匣惊喜地发现其质地奇特,味道甘美,犹如蜜糖。“有客饷珍草”,是说有客人送来珍贵的草药,这里以“有客”二字领起,说明赠药者的身份,同时暗示赠药者是经过一番周折才把草药送到诗人手中的;而“饷”字,则写出草药的珍贵。“发奁”二句,写草药质地奇特,吃起来令人惊奇。“正尔取嚼龁”,说明草药已经取出放在嘴里咀嚼。“不暇施”,表明草药实在太好吃了,以至于来不及加工烹调。两句中“发奁”、“嚼”等动词都十分传神地描绘出草药的珍贵和奇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草药的喜爱。“异香透昆仑,清水生玉池”两句,是说草药散发出来的香气能穿透昆仑山,水清澈得如同白玉砌成的池塘。“昆仑”和“玉池”两个词都是用来夸张草药的香气和水的清澈程度的,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这草药的赞美和喜爱。

第二联写草药的功效神奇,使人听了之后都会为之惊叹不已。诗人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草药的香气和疗效比作能够穿透昆仑高山、使水质变得如同白玉般的神奇效果,从而更加生动地表现出草药的独特魅力。同时,这也表明诗人对这草药的喜爱和珍视之情。“至味不可名”三句,是说最美味的东西难以用言语来表达,只有亲自品尝才能感受到其滋味。这里的“至味”指的是草药的美味,而“何止”则强调了其美味的程度和难以言表的特点。

第三联是说孩子们看到这草药都非常高兴,纷纷向父亲讨要,连满头白发的老人也高兴得笑了。“儿稚喜语翁”,是说小孩子喜欢和老头儿说笑,而老头儿也被感染得开心地笑了,这表现了孩子对草药的喜爱,以及老人对孩子的喜爱。“雪颔生黑丝”两句,是说老人因为高兴而变白的头发又恢复了黑色。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老人变白的头发比喻为“黑丝”,生动地表现了老人的心情愉悦和身体恢复健康的喜悦。

第四联是说诗人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后,便知道他们正在享用那神奇的草药。诗人通过描述晨鸡报晓的声音和齿颊之间的余味,表达了自己对这草药的感激之情,同时也传达了自己对这草药的珍爱之心。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草药的描述,展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神奇功效,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这草药的喜爱和珍视之情。整首诗既有对草药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热爱,充满了生活情趣和艺术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