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收朝迹,名不到权门。
耿耿一寸心,思与穷友论。
忆昔西戍日,孱虏气可吞。
偶失万户侯,遂老三家村。
朱颜舍我去,白发日夜繁。
夕阳坐溪边,看儿牧鸡豚。
雕胡幸可炊,亦有社酒浑。
耳热我欲歌,四座且勿喧。
即今黄河上,事殊曹与袁。
扶义孰可遣,一战洗乾坤。
西酹吴玠墓,南招宗泽魂。
焚庭涉其血,岂独清中原。
吾侪虽益老,忠义传子孙。
征辽诏傥下,从我属櫜鞬。
【注释】
七年:指作者任陕西转运副使时,从熙宁七年(1074)到元丰二年(1087)。朝迹:官场上的踪迹。
耿耿:忠诚而忠贞不渝。
孱虏:懦弱的异族。
万户侯:古时候一种食邑,即食邑为户、户有百户的封建爵位。
三家村:泛指小地主阶级。
朱颜:红润的面颊,喻年老或壮年。舍我:离开我。
白发:头发变白。日夕:朝夕。繁:多。
夕阳:落日。坐溪边:坐在溪边的石头上。看:指在观看。
雕胡:用鱼骨做成的酒杯等器物,古代的一种饮酒器皿。炊:做饭用的炊具。社酒:祭祀土地神时所喝的酒。
耳热:耳朵发热。歌:唱歌。四座:四周的人。
即今:现在。黄河:黄河水。
事殊:情势不同。
扶义:扶持正义。孰可遣:谁能派去?遣:派遣。
西酹(lì):在西边祭奠。吴玠:宋朝抗金名将,死于公元1142年,墓在今河南商邱西南。南招宗泽:南宋名臣,死于公元1130年,墓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宗泽是北宋末年抗击金兵的民族英雄,因主张抗战被投降派排斥打击,死后其子宗方纲上书宋高宗请求追封他为太师,宋高宗不许。
庭:庭院。涉:血战。
岂独清中原:难道只有清除中原的敌人才能清中原吗?中原:中国中原地区,这里借指北宋王朝。
吾侪:我们这些人。益:更加。
征辽诏:征讨高丽的诏书。傥(tǎng)下:如果下发。
属櫜鞬(gāo jiān):携带武器准备出征。属:携带;櫜(náo):盛箭袋的长形皮套;鞬(qiān):马鞍前挂弓的地方。
【赏析】
此诗作于熙宁八年(一〇七五),作者任陕西转运副使时,因对新法不满而辞职归田。这首诗写他在家乡的生活和志向,抒写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以及他的爱国思想。全诗以“示邻”二字贯穿始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也反映了他对时局的看法。
首联“七年收朝迹,名不到权门。”点明题旨,表明自己虽然做了七年官,但并不在那些有权有势的门第中做官,而是隐居乡间。中间两联“耿耿一寸心,思与穷友论。”表现了诗人忠君之心,他希望和贫苦朋友共同商讨对策,为国家分忧。
颔联“忆昔西戍日,孱虏气可吞。”回忆了作者在西部边疆抵御外寇的经历,表现了诗人英勇善战、保卫国家的崇高理想和坚强意志。“孱虏”是怯懦之敌的意思,这一句说明当时宋金之间战争正酣,作者虽已功成身退,但仍不忘报国立功。
颈联“偶失万户侯,遂老三家村。”写诗人因政治原因失去官职,回到家乡后过着平淡生活,并感到人生无常。“遂老三家村”表明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叹及对人生无常的无奈。
尾联“夕阳坐溪边,看儿牧鸡豚。”“夕阳”象征着作者晚年生活,“牧鸡豚”则表现了他与农民同乐的情景。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也表现了他对农民的关心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这首《示邻曲》是一首抒情之作,它通过对个人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以及他的爱国思想。同时,它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现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