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桥东西斜月明,高城漏鼓传三更。
钓船夜过掠沙际,蒲苇萧萧姑恶声。
湖桥南北烟雨昏,两岸人家早闭门。
不知姑恶何所恨,时时一声能断魂。
天地大矣汝至微,沧波本自无危机。
秋菰有米亦可饱,哀哀如此将安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下面是每句的逐句释义:

  1. 夜闻姑恶: 夜晚,我听到姑恶的声音。姑恶可能是一位女性的名字或称呼。
  2. 湖桥东西斜月明: 在湖边的桥东边,月亮斜挂在天边,显得明亮而宁静。
  3. 高城漏鼓传三更: 远处的高城上,漏壶里的水一滴一滴地落下,声音清晰可闻,仿佛在深夜里传来了三更鼓声。
  4. 钓船夜过掠沙际: 夜色中,一艘渔船悄然划过水面,掠过了沙滩的边缘。
  5. 蒲苇萧萧姑恶声: 周围是一片寂静的环境,只有风吹过蒲苇发出的沙沙声,似乎能听见“姑恶”的哭声。
  6. 湖桥南北烟雨昏: 湖桥的南北两侧笼罩在朦胧的烟雾中,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雨水打湿了。
  7. 两岸人家早闭门: 由于天色已晚,两岸的人家早早地关上了门,不愿与外界相往来。
  8. 不知姑恶何所恨,时时一声能断魂: 我无法知道姑恶为何如此伤心,但她时不时发出的声音,足以让人心痛得难以忍受。
  9. 天地大矣汝至微: 世界如此辽阔广大,然而你的存在却如此微不足道。
  10. 沧波本自无危机: 沧浪之水虽然浩渺,但本身并无危险之处。
  11. 秋菰有米亦可饱: 即使生活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环境中,只要有稻谷,也足够生活。
  12. 哀哀如此将安归: 这种悲哀的生活状态,究竟该往何处去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某个特定人物(姑恶)的同情和担忧。诗中的“姑恶”可能是指一个遭受不幸的女性,她的哭声穿透了夜的寂静,让诗人感到心痛。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社会的冷漠和个人命运的无奈,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