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雨珠,不雨玉,六月得雨真雨粟。
十年水旱食半菽,民伐桑柘卖黄犊。
去年小稔已食足,今年当得厌酒肉。
斯民醉饱定复哭,几人不见今年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喜雨歌》,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望。下面是逐句解释:

  1. 不雨珠,不雨玉:这两句诗意味着如果天空不下雨珠(即露水)或雨玉(即冰雹),庄稼就无法生长。这里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因为雨水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2. 六月得雨真雨粟:意思是在农历六月得到雨水,就像得到了粮食一样珍贵。这里的“粟”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粮食单位,六斗为一石,四石为一斛,四斛为一瓮,十瓮为一石。因此,六斗粟相当于现在的60公斤。
  3. 十年水旱食半菽:这两句诗描述了过去十年的水旱灾害,使得农民只能吃豆类食物,也就是“半菽”。这里表达了农民在干旱和洪涝灾害中生活的艰辛。
  4. 民伐桑柘卖黄犊:由于缺乏足够的粮食,农民不得不砍伐桑树、柘树来换取粮食,甚至卖了家中的老黄牛。这里的“黄犊”指的是小公牛,因为老牛的肉不易保存,而小公牛的肉可以长时间保存。
  5. 去年小稔已食足:这两句诗表示去年的收成很好,农民已经有足够的粮食了。这里的“稔”指的是收获,“小稔”则是指小收成。
  6. 今年当得厌酒肉:这意味着现在农民们已经不再需要担心饥饿了,他们可以吃得饱饱的,不再需要酒肉来充饥。这里的“厌”有满足、不再的意思。
  7. 斯民醉饱定复哭:这两句诗表达了农民们现在的生活虽然幸福,但未来可能会有灾难,他们还是可能会因为饥饿而哭泣。这里的“斯民”指的是这些农民。
  8. 几人不见今年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自己的观点,他担心其他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灾难的人不会理解农民们的辛酸,也不会知道丰收的喜悦。这里的“几人不见”是一个反问句,表示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体会到农民们的辛苦呢?

这首诗通过描述农民们在干旱和洪水中的生活,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